我喜欢的书刊普通话稿西游记
我与《西游纪行》
在我幼年时期,我得到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古旧的小册子。小册子的封面已经遗失,所以我无法得知它的具体名称。幸运的是,那时我还认不得字,所以我可以专心地观察其中的插图。从插图中,我看到了一个形象鲜明的猴子,头上戴有奇特装饰,手着一根棍子,与一个看起来非常奇特的野兽对峙。还有一个头上像猪的人,表情显得很憨厚,看上去非常可爱。他手中拿着一个钉耙,同样在和那个奇特的。很明显,这只猴子和这个猪头是。
虽然当时我还年幼,但我已经听过《西游纪行》的故事。我问母亲这是否就是《西游纪行》,是否里面有的人物是猪八戒和孙悟空。在乡村的时候,由于普通话并未普及,所以对于孙悟空的称呼往往是“孙文空”。母亲肯定地回答我,是的,这就是《西游纪行》。当我翻阅小册子的内容时,发现这是《西游纪行》中《河》的一段故事。我不禁疑惑,河流怎么会通到天上呢?这让我对《西游纪行》这本神奇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直到我上了师范学校才到县城的一家书店购买了一套三本装的《西游纪行》,共需十二元。我手里只有十元零花钱,所以我与店家进行了价格谈判。店家惊讶地告诉我,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买书还讨价还价的人呢!
这套书是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质量非常好,我现在还保存着。我拿着新买的书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了一遍,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孙悟空能上天下地,出神入化,脚踩筋斗云,一个跟头就能走十万八千里。尽管他神通广大,却非常害怕唐僧的紧箍咒。这让我想不通:为什么他连天上的神仙都对他无可奈何,却单单害怕唐僧呢?如果他忍着痛打唐僧一,岂不是能解救自己?还有,唐僧为什么要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取经?如果让孙悟空背着他,一下子不就到了吗?这样的曲折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我与同学们讨论这些问题时,发现他们也有同样的疑惑。我们不禁感叹英雄所见略同。
之后,我又阅读了一些与《西游纪行》相关的书籍,才明白只有经历过磨难和困苦,才能取得,修成正果。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作者吴承恩给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安排了九九八十一难,这便是人生的历程。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成长,人才能真正成熟。这一切都是《西游纪行》带给我的人生真谛。
阅读一本书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翻阅一遍然后说读完了。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品味”,品味作品中的酸甜苦辣,品味作品所蕴含的意韵,品味作品能给我们提供什么营养。在品味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变得更加懂事。这也许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