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亡夫最火文案短句


以“技艺超群,胆识过人”来形容李清照,可谓恰如其分。当年她创作了一篇名为《词论》的议论文,文章中她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六位词坛巨匠,这六位分别是有权有势的宰相晏殊晏几道、出身显赫的贺铸、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和黄庭坚、两度拜相的王安石及欧阳修的得意门生曾巩。这些人物,每一个都让普通文人敬畏三分,然而李清照却敢于直指其词中不足。虽然因此她遭受了不少非议,但后人却无法否认,《词论》观点独到,对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日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李清照的一篇自信之作——《孤雁儿》。那时她的丈夫赵明诚已然离世,45岁的李清照沉浸在悲痛中,唯有以写词来排解心绪。李清照虽喜爱梅花,但对前人的咏梅之作却颇有些不屑一顾,于是她挥笔写下了这首词,竟成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孤雁儿》不仅是挑战前人的作品,还是一首为悼念赵明诚而作的词。全词每一句都如诗如画,其中最后五个字更是令人痛断心肠。

《孤雁儿》赏析

作者:李清照(宋)

(序言:世人所作梅词,常流于俗套。我尝试创作一篇,方知前人之言不虚。)

清晨从藤床纸帐中醒来,心中满是无边的落寞与惆怅。炉中的沉香时断时续,寒气四溢,伴我度过的只有如水般的心情。突然传来的梅花笛曲,三度奏响,惊破了我的心境,唤起了无尽的。

细雨如丝,风儿轻拂,仿佛又在催下我的千行泪。那曾经共我之友已去,玉楼空空如也,谁与我共倚?我只折得一枝梅花,却不知寄予何人,人间天上都寻不到可以共鸣之魂。

序言中提到,世上的咏梅词作常常落入俗套。于是李清照挥笔写下此篇,虽起初她自信满满,但写完之后也理解了前人的苦心。然而从意境和用词来看,这首咏梅词确实是一流之作。

上片采用李清照擅长的白描叙事法。早晨醒来,心中便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思念。孤寂的她只有玉炉中时续时断的相伴。此时的心境如水般凄凉,而忽闻梅花笛曲飘然而至,它唤醒了枝头的梅花和,却也更加深了词人的伤感之情。

下片中,词人从笛声回到现实,眼前的细雨令她泪流满面。细雨了原本美好的春景,连同那人也离去了。词人将梅花与自己融为一体,被风雨的梅花正如经历风霜的词人一般凄苦无奈。最后词人折下一枝梅却无人可寄,这与前句的“玉楼空”相呼应,都强调了“无人”的境地,直指丈夫已逝、身边无人陪伴的悲凉。

整首词虽未明示“梅”字,但全文皆围绕梅花展开。从清晨的笛声赏梅,到风雨中的惜梅,再到最后的折梅,一气呵成。李清照心中的万般凄苦也在咏梅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她在序言中说“方知前言不虚”,但这首咏梅词确实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凄美情感。

《孤雁儿》是李清照的佳作之一。她的才情与胆识在词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尽管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与磨难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