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得简短20


有些道路,我们走着走着就可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的目的地,或者我们忘记了为何出发。这个比喻恰当地描绘了当前某些家庭教育的现状。

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倍感艰辛,同样,孩子们也感到压力重重。当大人们和孩子们都如此努力,换来的却常常是令人失望的结果。有的家长因为教育方式不当,将孩子逼至厌学、辍学,甚至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了热情。

每当我看到家庭教育的悲剧发生,心中都会泛起深深的痛楚。这些家长,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竭尽全力想要教育好孩子,期望他们能成才。孩子们却在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中走上了错误的路。

这难道是家长们期望的教育结果吗?为何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却是失望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回到问题的原点,也就是回到我们最初的初心。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应该认真自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思考:“我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这么多,我费尽心思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提高学习成绩,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很多家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为了孩子好,为了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这是对的,我们都需要思考: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教育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好成绩的手段,更是关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的过程。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孩子,未来才能真正的幸福。

虽然这样说似乎很容易,但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远。那么,我们就从实际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偏离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的目标呢?难道打骂孩子就能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吗?显然不是,一个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自我认同感也会降低,这是人格上的明显缺陷。

除了促进孩子成长和人格完善的目标外,教育还承担着另一个功能——淘汰和筛选。也就是说,教育需要为社会分层服务。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劳动者,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社会成员的分工或分流。

正是因为教育的这个功能,让家长们感到恐慌和焦虑。他们担心孩子在任何教育阶段都可能被淘汰。从选择幼儿园开始,甚至从孩子一出生,家长们就开始为这种选择做准备。

与其说家长重视教育,不如说他们是对教育的淘汰筛选功能感到深深的忧虑。这种忧虑使得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心态变得焦虑不安。一个焦虑的家长,他们还能平静地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吗?他们关注的往往只有成绩和排名,只有如何让孩子不被淘汰。

要改善家庭教育的扭曲现象,关键在于消除家长的这种恐慌。我们需要让社会分工和报酬的差距缩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像北欧的一些发达那样,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的大家庭中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只有这样,家长对教育的恐慌才会减弱或基本消失,教育才能回归其本源。

尽管我们无法左右这些大环境的变化,也无法短时间内达到发达的水平,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家长的心态。只有当家长的焦虑水平降低了,他们不再那么恐慌,教育才有可能回归正常。这为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打下了基础。

无论我们为家长提供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辅导,教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如果家长处在恐慌和焦虑中,他们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这不仅使得家长无法实施好的教育方法,也无法冷静思考、判断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

每个家长都需要认识到消除这个恐慌和焦虑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在此,我想提醒家长的是:一定要记得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而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自己对教育淘汰功能的恐慌。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