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生产基地在哪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喜庆的氛围在各地愈发浓厚,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成为了节日不可或缺的象征。你是否好奇这些灯笼的出处?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屯头村,探访灯笼的源头。这里,每家每户都沉浸在繁忙之中,各式各样的灯笼整齐摆放,宛如“红灯笼的海洋”,全国有高达80%至90%的灯笼都源于这个村落。
屯头村,被誉为“宫灯第一村”,拥有500多年的历史。据传,明代时期这里就开始制作灯笼,而乾隆皇帝也曾亲自观赏并赞誉这里的灯笼工艺,之后成为宫廷贡品,屯头灯笼也因此获得了“宫灯”的美誉。
这里的村民全年都在制作灯笼,春夏秋三季是制作的高峰期。到了每年9月,宫灯的销售旺季便如约而至。临近春节时,运送宫灯的车辆络绎不绝。
65岁的白军平是屯头村的宫灯制作大师,已有40多年的制作经验。他擅长制作大型手工宫灯,直径从2米至10米不等。进入腊月,他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全家人都会齐上阵,共同制作宫灯。这种大型宫灯每个能卖到600多元,但制作成本及人工费用也不菲。
从最初纯手工制作到如今半机械化生产,白军平家的宫灯制作技术不断提升。与钢板、钢丝的接触让手指受伤成为常态。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制作宫灯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几乎全村人都从事这项工作,无需外出打工。
走进屯头村的宫灯工厂,红灯笼的海洋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制作宫灯,从准备配件到缝制布面再到加工装饰,整个制作过程井然有序。一个个象征美好祝福的大红灯笼便大功告成。
宫灯的生产是流水线作业,每个工人负责不同的环节。制作完成的宫灯被套上红色绒布,并贴上金色丝线进行装饰。随着订单的增加,每天能制作出成千上万个灯笼。
藁城宫灯行业协会会长白会平介绍称,目前屯头村已形成了宫灯产业基地,不仅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庄,而且从业人员达到7万余人。生产的宫灯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年产量高达8300万对,年产值近11。这些宫灯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