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凿毛规范g204
混凝土浇筑中的施工缝处理细节解析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分段浇筑,会形成施工缝。这些施工缝的处理对于整体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我们整理了一些施工人员在处理施工缝过程中的关键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1.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方法应符合方案要求”。虽然规范没有具体指明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但建议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或通用的施工方法。
2. 在处理施工缝时,应尽量保证其与混凝土构件垂直。例如,墙柱的施工缝应保持水平,而水平的梁板施工缝则应尽量垂直。
3. 同一位置的施工缝应该整齐划一,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4.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需要进行充分的振捣和抹压,以确保后浇筑混凝土与先前浇筑的部分连接紧密。
5. 对于长期无法进行后浇筑混凝土施工的梁板施工缝,为了保持模板的有效使用,可以采取“随拆除随支撑”的加固换撑方法,以确保后浇带或施工缝处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6.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确保施工缝处的钢筋处于准确位置,并清除所有杂物。底部模板应紧密贴合先浇筑的混凝土。
7. 已经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需要进行处理,凿除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新鲜混凝土的面积应不低于75%。这一过程必须精确细致,不能干扰到其他部位的混凝土。
8. 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必须清洗干净,不得有积水。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垂直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或界面剂。对于水平施工缝,则应在旧混凝土面上铺设一层约30mm厚的减石子混凝土。
9. 当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呈现阶状,以便于新混凝土的浇筑和结合。
10. 后浇带的处理建议流程包括:加固换撑、施工缝处凿毛、模板安装、浇水后涂刷水泥浆或界面剂、混凝土浇筑、浇水养护、拆模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