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新京报消息,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发布了一项重要文件,旨在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这份名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试行)》的文件,对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目标、规划与实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据了解,这一指南是为了让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课程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形式,已经被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这份指南,研学旅行覆盖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以及高中一、二年级。除此之外,其他学段也将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该指南明确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概念及其特性,强调其教育性、体验性、综合性和现场性。为了更好地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中小学需要统筹考虑研学旅行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点设计主题串联式研学课程。而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则需要综合分析自身的课程资源,设计营地辐射式研学课程。
指南还将研学旅行课程分为六大类,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和体验类。这些类别涵盖了从自然现象到地质地貌,从天文气象到历史古迹,再到人文景观、科技发展和职业体验等多个方面。
在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时,建议由4至6名学生组成研学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学习关系,以个人自主学习和思考为前提,共同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指导师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制定研学活动方案,设计研学课程,并在任务指导时提供生动的讲解和合理的咨询。在探究发现阶段,指导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这一指南的发布无疑为浙江省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有助于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