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法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著的《创新者的窘境》(Innovator’s Dilemma)一书中,部分基本观念的正确性近来引发了诸多讨论。我想强调的是,这种窘境是真实存在的,需要勇敢和果断的领导者来寻找解决之道。
这本于1997年出版的经典之作,揭示了市场变革时,新企业如何向主导企业发起挑战,从而使各个企业和整个行业都面临持续的挑战。这在某种程度上看似是自然的更替规律,但无论哪个领域,企业的诞生、成长、自满以及新企业的挑战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克里斯坦森的关键发现是主导企业面临挑战时的基础性错误或问题。为了保护其主导地位,企业常常会低估或忽视竞争,即使他们主动作出回应,也往往心存疑虑,无法全心全意地应对。这给了新竞争对手可乘之机,企业未能采取合理措施应对性变革。克里斯坦森将此称为“创新者的窘境”。
最近,不仅是克氏的理论,甚至连他的哈佛大学同事也对此进行了质疑。在思想观点上,这样的竞争压力是理所应当的。就在我读到史维学(Vishal Sikka)新发表的博客文章时,我发现了另一种观点。他是Infosys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有着在SAP的工作经历。尽管我欣赏过去几个月与史维学的交流,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无法认同他的看法。
史维学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并不存在,他更强调对变革的渴望、意愿和勇气。他提到了个人成长和在SAP及Infosys的经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认“创新者的窘境”的真实性。相反,这表明了史维学认识到了每家企业最终都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当今商业环境中,企业每天都会面临各种类型的问题和压力。这些压力越来越多地来自于那些与所在行业关系不大或无关的竞争者。例如,我最近从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学院首席信息官研讨会了解到,澳大利亚最大的保险商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市场连锁店。在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相关性并避免被市场淘汰,就需要具备大胆和果断的领导力。
唐斯和纽恩斯等学者也强调了这一点。他们通过柯达和富士胶卷的例子来证明,即使拥有聪明的科学家和先进的技术,企业也必须对市场变化保持警惕。柯达未能认识到数字摄影的性,最终走向破产;而富士胶卷则找到了新的方法来利用其技术进行调整和继续发展。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创新者的窘境”是真实存在的。
本周我们看到其他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对抗——苹果与IBM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例。这两家公司在面对各自挑战时都表现出了果敢的举措。他们展示了灵活性以及对变革和尝试新事物的意愿。唐斯和纽恩斯强调了关注市场变化、尝试新的方法和保持与新趋势同步的重要性。
在微软宣布大规模裁员1.8万人的消息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尝试——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希望通过此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尽管这看起来与苹果和IBM的合作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应对市场变革而进行的调整。
面对市场急剧变化,企业必须作出选择:是继续依赖传统的业务模式和资源,还是开始改变并寻找新的方向?微软正面临经典的“创新者窘境”。要解决这个问题,领导者必须具备远见卓识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无论企业如何说、如何做,它们都在对巨大的市场调整作出回应。目标是保持相关性并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企业未能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就可能重蹈柯达的覆辙。关注身边即将发生的变革并采取行动是现代CEO必备的视野。
“创新者的窘境”是真实存在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如何定义和应对这种压力。只有通过试验、保持灵活性和关注即将到来的变革,企业才能找到生存、繁荣和对抗“创新者的窘境”的方法。
(译:同上)
《面对“创新者的窘境”需要勇气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