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舞基本步法口诀


大部分的人们对道士的法术步伐充满好奇,尤其是那前前后后、一高一低的独特步伐,常常引发人们的猜想。有人认为这是道士在走北斗之路,也有人称其为罡步,而实际上,这种步伐的正统称呼为禹步。

禹步是道士在祈祷神灵时常用的一种步法。据传,这是夏禹所创,因此得名。因其步法依据北斗七星的排列位置行步转折,仿佛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被称为“步罡踏斗”。

一、禹步的起源

尊崇日月星辰,尤其重视北斗七星。他们认为以这种步态祈祷神灵,可以调动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道士在行气或进入山林时,也常以此步法聚气、驱邪。

关于禹步的诞生,学术界和界有不同的解释:

学术界认为,禹步源于大禹治水时因劳累过度导致的腿疾。后世巫师效仿大禹,逐渐形成了禹步。西汉扬雄在《法言》中记载了这一观点,描述了大禹因治水之苦而导致的腿疾,以及他行走时的特殊步态。

界则认为,禹步源于大禹见神鸟施咒时所行的步法。大禹观察到神鸟在施咒前常行此步,便模仿其步法,并加以发展,最终形成了九十余种变化。这一观点在《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等经典中有所记载。

二、西南地区的禹步传承

禹步在西南地区的少数中也有流传,并已经演化成与禹步不同的独特步伐。这些少数行走禹步时,常被观察到在模仿九州、八卦、走罡等动作。在贵州德江县的傩坛仪式中,禹步被用来祈求神灵的庇护和驱邪扶正。们在行走禹步的还会念诵与之配套的口诀。

三、禹步的走法及意义

禹步的走法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北斗七星分别称为:天枢、璇玑、天璇、天权、玉衡、开阳、摇光。道士行走禹步的目的在于与神沟通。而北斗星作为天神的总管,掌管人间命籍,因此成为与神沟通的关键。只要感通了北斗总管,便可以役使其下属神灵。在不少符录中,都有北斗七星的符图,可见其与符录的关系之密切。

禹步的走法为:先举左脚,再举右脚,然后以前脚掌着地,如此反复。一步一迹,三步九迹。其意义在于模拟天地交泰、阴阳调和的宇宙律动,以期达到与神沟通、驱邪扶正的目的。

四、总结与交流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