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万能观后感作文


邂逅良师,聆听智慧之声——记汪志广先生感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借由华兴教育集团的助力,即便未曾亲赴北京,我仍有幸聆听了教育界翘楚汪志广先生的,沐浴在知识的温暖之中。汪先生,博学多才且风度翩翩,他的言谈让我心生敬仰。他的话语如春风拂面,带着爱与智慧的阳光,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真谛,也扫除了我心头的迷茫。

汪先生谈及“新时代中小学生的鲜明特点”时提到:“有理让三分,得理也宽容,方显教师本色。”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坐在儿童椅上,与五岁多的孩子交流的情景,不禁会心一笑。的确,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过于严格的要求并不适宜。

在0至6岁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主要受情感驱动而非理智。汪先生分享了他与孩子们相处的智慧之道,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我印象深刻。他细心聆听孩子的需求,以恰当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很少见到他关注的孩子出现长时间的哭闹。

从教师的视角来看,班级里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和特点,我们都能了如指掌。如果我们能多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少一些空洞的说教,将“我想为你好”转化为“我理解你的需要”,平等欣赏孩子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强调孩子的服从和听话。

每朵花都有绽放的时刻。汪先生曾说:“被老师善待和深爱的孩子,终将光彩照人。”听到这句话,我心中不禁一震。作为一名一岁多孩子的母亲,我既期待又有些许的忐忑,思考着我的孩子将来会遇到怎样的老师?如果他是那只“小刺猬”,老师是否能找到亲近他的方式呢?然而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我对于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善待和深爱每一位学生不就是我们的使命吗?

日月星辰各有所辉。爱是一种强大且神奇的力量,教育则是一场温柔与爱的持久之战。回想起自己初入教职的第一年,作为实习生时遇到的那位感统失调、好动且带有攻击性的小男孩,我尝试了各种引导策略却收效甚微。由于他来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已近乎绝望。然而作为教师的我致力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他对文字的认知和对天文、科普知识的了解。我放大他的这些优点,使得同伴们越来越喜欢他,最终他也成功融入了集体之中。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至今仍对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