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流通费用包括(


数字币正逐步渗透至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推动着社会数字化的进程。近期,包括海南银行、西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已积极接入大行系统,共同推进数字币试点工作。

当前,数字币已迈入面向公众的测试新阶段,其双层运营机制更加明晰。作为运营体系的第一层,银行负责建设DC/EP等金融基础设施,涵盖清算结算体系等关键环节。而商业银行及电信运营商等授权运营机构则肩负着向公众提供数字币及相关支付服务的重任,并承担KYC、隐私保护等关键职能。

两行率先响应,携手共进

海南银行成功与交通银行总行携手,实现了对数字币运营体系的接入。为进一步完善数字币运营体系建设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双方开展了深度合作,并已成功上线。此举标志着海南省地方法人银行在数字币应用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数字币试点工作采用“双层运营体系”,由央行与八家银行运营机构共同开展测试运营。其他商业银行及有关机构则被行业内戏称为“2.5层”,在促进数字币流动、多元化应用场景以及技术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省范围试点数字币的省份,正积极推动全区域、多场景的数字币应用。

据悉,海南银行作为流通机构(2.5层),借助运营机构的数字币钱包,为消费者提供资金流转、支付结算等便捷的金融服务。交通银行则成为海南地区首家与本地银行合作推动数字币落地的运营机构。通过将交通银行的数字币钱包与海南银行的储蓄卡绑定,消费者可轻松体验并使用数字币。

与此西安银行也在上月末成功实现了手机银行对数字币的接入,成为全国首批、陕西省内首家通过同业代理模式接入数字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其他机构接入数字币提供了示范。

双层架构逐渐成形

虽然尚未有官方定义,但业界对“数字币2.5层”的理解已逐渐统一。在实践过程中,这一概念被广泛接受。

央行副范一飞的表述揭示了我国货币发行体系采取的“银行—商业银行”双层模式。在数字币的“双层运营体系”中,央行负责发行数字币作为第一层;六大国有银行及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组成第二层,担任数字币的“运营机构”;其他商业银行和非银支付机构则扮演着流通服务的角色,通常被视为“2.5层”;而商家和消费者则构成了终端用户层。

目前,“2.5层”不仅包括众多中小银行,还汇聚了京东科技、滴滴、B站、银联商务、拉卡拉等多家支付机构。其潜在的商业价值已引起各行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