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上班累还是进厂累
往昔在南方打工的日子里,穿梭于大小工厂之间,总有一种现象令我见怪不怪——那就是工人的流动性。除了少数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大多数工人似乎都遵循着一种规律,每过数月便换一批新面孔。日复一日,人潮涌动,身边的工友如同走马灯般不断更替。我也目睹了许多人,他们一年中变换工作达十余次,仿佛始终处于入职与辞职的循环中。而有一类人,他们似乎将找工作视为职业,终年游荡于会之间,随后消失于网吧、台球厅的灯火之中。
即便是在那些广为人称道的优质工厂里,人员的流动也从未停歇。而那些条件稍差、待遇一般的小厂,更是如同一股旋风中的落叶,难以稳定工人的心。我曾以为,这样的流动性是工厂的常态,持续的招工与离职不过是最自然不过的规律。
直至前年,因孩子教育的需要,我回到河南,来到了豫西北的小城。初到这里,当我尝试寻找工作时,却发现这里的招工信息寥寥无几,即便有也多是屈指可数。这座城市虽小,但工业发展势头不减,工厂林立。然而奇怪的是,工作机会却难以寻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了南北工厂的差异——这里的工厂人员流动性出奇的低,用工状态相对稳定。
尽管这里的工厂待遇不高,环境也难言优越,多采用两班或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且以五金机械制造类为主,但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工人可以在此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十数年。他们以厂为家,尽职尽责。我细细分析后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这些工多是本地村民,他们更倾向于在家门口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份稳定的来源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尤其是对于年龄较长的工作者而言,无需远离家乡便能拥有工作的机会显得尤为珍贵。而在南方,进厂打工者多来自远方,他们奔赴沿海地区是为了追求高收入。当工作收入未能达到预期时,他们自然会寻找更高薪的工作地点。小县城的工作选择相对有限。尽管工厂不少,但工资待遇大多相差无几。偶尔有几家待遇稍好的工厂,招工条件也较为苛刻。频繁跳槽的意义不大,反而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相比之下,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工厂众多、选择更多。好厂与差厂的待遇差距明显,这促使工人们为追求更好的工作条件而频繁跳槽。然而在河南的小城,由于人员流动性低,招工信息稀少,加上信息流通不畅,使得工作机会更加难得。这也导致许多工人不敢轻易离职。对于像我这样适应性不强、频繁更换工作的人来说,这里的工人难免会感到不解和疑惑。他们不理解为何我一年内会更换多次工作,而我似乎也无法向他们解释清楚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心态。的工作人员也对此类求职者持有保留态度,认为他们不够可靠。
对于工厂主而言,人员的稳定无疑是有利的。稳定的员工使得管理更为便捷、人工成本得以节约。长此以往,工人会逐渐习惯并接受工厂的管理方式,“温水煮青蛙”一般地接受老板的压榨与安排。这无疑让工厂主乐见其成——无需为人员流失而烦恼、无需为与留人而增加工资与福利投入。不知您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