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业务与逆回购
为了保障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保持充足与合理,并进一步拓展央行货币工具的应用范围,银行自即日起正式启动了公开市场式逆回购操作。此举特别针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将每月进行一次操作,且操作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
式逆回购是公开市场操作中采用的一种特定方式。其特点在于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和多重价位中标,所涉及的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公司信用类债券等。每一次的操作结果都会通过银行的官方网站进行公开披露。
这一新工具的推出,增强了短期至一年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
最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推出了式逆回购工具。这是今年以来,继临时正逆回购和国债买卖之后,央行再次推出的新型货币工具。
据详细介绍,式逆回购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进一步丰富了央行管理流动性的工具种类。梳理现有的央行流动性投放工具,按照期限从短到长排列,主要包括7天期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一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长期流动性的国债购买和降准操作。
民生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中,特别是针对1个月至1年期限的流动性管理方面,现有的工具尚显不足。此次央行的式逆回购工具推出,预计将覆盖3个月、6个月等不同期限的流动性需求,从而提升了短期至一年内流动性的跨期调节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流动性管理精细化的发展。
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专家们认为,央行此时推出新工具,预计能够更好地对冲年底前中期借贷便利(MLF)的集中到期问题。数据显示,11月和12月将分别有大量MLF到期,总计达到目前MLF余额的40%。加上债券发行和年末现金投放等因素,年底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补缺压力。此前,央行已表示将根据市场流动况,适时进行降准操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央行的式逆回购操作在此时间节点推出,有助于更好地对冲四季度MLF的集中到期问题。此举也有助于维护年末时点流动性保持充足与合理,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维持原有货币工具中标利率不变。
专家指出,式逆回购采用利率招标和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其定位为流动性投放工具,并不会新增货币工具的中标利率。
此次推出的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的方式,各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投标利率,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中标。机构的中标利率即为自身的投标利率。
董希淼研究员表示:这种方式既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更真实地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同时由于没有新增货币工具的中标利率,更突显了该工具作为纯粹的流动性投放工具的身份。
预计将推动我国全市场式回购业务的发展。
专家分析认为,央行操作工具的多样化,可能将推动全市场式回购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主要采用质押式回购模式,但在国际上更常见的式回购可能会因央行的这一新举措而得到更多发展机会。
温彬博士表示:央行的式逆回购推出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操作工具,也为市场发展式回购业务提供了示范作用。这有助于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压力,并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