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为啥一般人不能做
近期一起中毒事件引发关注
在2024年10月,位于海南文昌市文城镇的三名村民因食用一种后出现了严重中毒症状。其中一人因此不幸去世,另外两人仍在接受治疗。
据我们了解,这种有毒的正是蟾蜍。蟾蜍是“三有”保护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同时也被一些传统医学所采用。直接食用蟾蜍却极易引发悲剧。
近年来,因蟾蜍而引发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在2021年,惠州一名儿童因烤蟾蜍并误食导致中毒;而在2018年,广东省曾发生一起因个人捕捉并食用蟾蜍导致的家庭聚餐食物中毒。
蟾蜍的毒性成分相当复杂。其中包含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毒素等,这些成分能够影响心肌,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吲哚烷基胺类化合物则可能导致幻觉等症状。
即便有人认为仅仅去除蟾蜍的皮就能安全食用,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因为蟾蜍的毒性成分不仅存在于腮腺和皮肤腺中,还可能存在于肌肉、肢爪、肝脏、等部位。常规的烹调方法并不能其活性,即使经过煮沸,存在于肌肉和骨头中的蟾蜍毒素也难以完全灭活。
中毒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四肢麻木等。甚至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剥脱性皮炎或因蟾毒误入眼内导致眼睛红肿、失明等严重后果。
一旦误食蟾蜍或其他有毒,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可以通过催吐减少胃肠道的吸收;若皮肤染毒则需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除了蟾蜍外,还有其他“”被一些人视为具有治疗效果但实际上却十分危险。比如泥鳅清宿便和生吃鱼胆明目等土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泥鳅可能引发肠道寄生虫病或细菌性肠炎,而生吃鱼胆则有可能引发寄生虫感染甚至多脏器衰竭等严重后果。
在此提醒大家,切勿轻信土方,要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病从口入”,野生动物往往带有未知的风险。许多野生动物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随意猎捕和出售。如果不慎误食有毒,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