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直不安排复工怎么办
近期,一则关于某公司因经营困难而停工停产的抖音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提到,公司部分岗位暂停工作,期间社保正常缴纳,但工资仅按照最低标准发放。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自然会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呢?
对于员工而言,他们该如何应对?是选择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是等待公司复工?
一、企业停工停产是否违法?
在实际法律操作中,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停工停产必须履行何种报备程序,但对于企业停工停产的流程却有相应的规范。
当企业决定停工停产时,有责任向员工明确情况。若非因员工原因导致企业停工停产,企业应通过会议等方式向员工详细解释停工停产的原因、期限以及期间的工作安排和工资支付标准等信息。企业还需听取员工意见并依法进行答复。
二、停工停产期间的工资如何发放?
在停工停产期间,首月工资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从次月起,工资则按照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80%进行支付(具体标准根据各省规定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可能是70%或60%)。这样的支付方式将持续到企业复工、复产或解除劳动关系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企业在最低工资中是否需扣除员工个人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各地的规定并不统一。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相关条款:若因非员工原因导致单位停工、停产且这一情况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若超过这一周期且员工提供了正常劳动,工资支付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若员工未提供正常劳动,则需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三、社保缴纳情况如何?
在停工停产期间,由于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工资和社保费用都应继续支付。社保费用的缴纳基数将根据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进行调整,通常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数。
四、员工应对策略
尽管面临困境,但员工仍需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除了等待公司复工外,他们也可以考虑在换工作期间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建议员工在领取完第一个月的足额工资后立即开始准备劳动仲裁。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要收集到公司未按上述要求操作的违法证据。一旦证据收集齐全,员工可以立即申请劳动仲裁并争取获得应有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