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标和技术标评分占比
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在针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基础设施项目时,普遍采用综合评标法来选择最佳的承包商。技术标的权重通常在10%-50%之间,以30%左右最为常见。由于项目规模庞大,在现今劳务分包市场透明的情况下,大多数投标单位的报价都趋于一致,商务标的分差并不显著。这时,技术标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如何编制一份出色的技术标呢?这并非易事,若想取得理想的分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紧扣招标文件的打分点进行编制,以技术规范书为参考,以评分标准的结构为核心脉络。大部分项目评标工作都在当天完成,留给评标专家的工作时间非常有限。技术标的章节设置,特别是目录设置,最好按照打分点的顺序编制,以便专家能轻易找到相关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招标文件规定的章节内容与评标规则中的技术标打分点不一定一一对应。个人认为,可以按打分点来编制章节和目录,其他内容可以适当融入相关章节。因为在实际评标中,招标文件专家未必会认真阅读,但打分表却是人手一张。
注重细节处理。细节影响了评标专家对标书的整体印象。如果不注意细节处理,可能会导致实力很强的投标者在评审中得分偏低。特别是在暗标的情况下更要严格复核避免出错。例如,投标前需自行检查标书内容避免出现敏感词、水印等问题;技术标目录部分的大小标题要明确、错落有致、上下关联;正确理解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中的“计划”概念,避免夹带具体实施要求和措施等。
标书制作不宜过于“薄”。虽然标书厚薄与技术标的质量无直接关系,但有时会对专家评分产生一定影响。有些专家会对相对较薄的标书产生负面印象,认为可能存在挂靠或陪标的情况。也不赞成标书过厚,关键在于内容的关联性和重点性。对于参与技术标编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注重平时积累和对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以上几点,编制技术标时还需要注重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在有限的评审时间内给专家留下良好的“印象”,需要清晰的编制思路以及图文并茂的内容来方便专家形象地了解方案设计。例如施工总体部署、工程建筑设计概况等可以通过图示来清晰表达;尽可能提高图面清晰度和绘制质量;针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和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