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区管理办法的内容与依据
在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玉珠村的边界外,门的专家们正在对武引灌区干渠的宽度进行实地勘测。他们身后,是紧随其后的界桩埋设工作人员以及当地国土部门的同仁们。
近期,我省已经启动了国有水利工程及渠系管理保护范围的划界工作。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依法依规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从而为国有水利工程的渠系划定明确的“管理边界”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工程的安全防护。这项工作预计将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
为何需要设置“管理边界”?
在四川的水利版图中,各水利工程、水库、堤防等均为国有资产,这些国有工程是四川水利系统的“主动脉”。这些工程的产权及管理范围却时常存在不明确的情况,这对其管理和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以东风渠为例,该渠系所辖的许多灌区工程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限制,这些工程的岸线范围并未明确划定,导致管理单位在执行巡护和管理任务时存在诸多疑虑。
“虽然水利工程的保护很重要,但因产权及管理界限的不明确,使得我们的管理工作常常力有未逮。”省都江堰管理局东风渠管理处负责人表示。随着都江堰灌区成功“申遗”,保护和管理压力日益增大。
针对这一问题,我省正采取实际行动。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渠系、水库岸线、堤防等方面的挤占现象频发,我省水利工程的管护形势日趋严峻。明确管理范围和权责划分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设置“管理边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省采用了“实地勘验”的土办法。通过技术人员对各段渠系、各水库等工程进行实地勘验,逐一划定其保护范围并确定权属。
我省国有水利工程类型多样,包括大型水库、大型渠系、堤防、泵站等。考虑到各地地质地貌和气候的差异,所涉及的岸线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也有所不同。例如,行洪渠系相较于以灌溉为主的渠系,其所需的岸线保护范围更大,保护力度也更强。
目前,我省各地正在有序推进这一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处水利工程、10处堤防、1155公里渠道等进行了摸排和划界工作。预计在2020年底前,我省将基本完成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
“管理边界”如何发挥作用?
划定管理保护范围并确定权属后,为确保水利“大动脉”得到有效保护,我省正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
修订水利工程管理法规。根据的要求,所有水利工程需在竣工验收后两年内完成划界和权属确定工作。我省计划年内修订相关法规,以确保有效保护国有水利工程及其岸线。
将国有水利工程的划界与确权颁证工作纳入河(湖)长制考核范畴。这将进一步加大国有水利工程岸线保护与清理乱建乱开发的工作力度。
建立国有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系统,为每个工程建立“户籍信息”。未来涉及工程渠系的建设项目必须提前送审和论证,而动态管理系统则可实现项目的后续追踪和及时修正。
(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