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而字用法多又妙,表顺承转折或修饰,理解它才能读懂孔子话。
在《论语》中,“而”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其表现力也颇为丰富,堪称孔子语言艺术中的一个亮点。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顺承、转折、修饰等多种关系,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
首先,“而”表顺承,连接的是自然而然、合乎逻辑的顺序。例如,“学而时习之”,这里的“而”就表示学习之后需要时常温习,二者是顺理成章的关系。再如,“食而不知其味”,表示吃饭的时候却不知道食物的味道,这里的“而”连接了动作和状态,暗示出一种心不在焉的情况。
其次,“而”表转折,则显示出一种对比或矛盾。比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里的“而”连接了“富”和“可求”,暗示出即使是在卑下的职位,如果符合道义,孔子也愿意去做,这体现了他对道义的坚守。
最后,“而”表修饰,常用来连接形容词或动词,起到限定或补充说明的作用。例如,“君子而小人”,这里的“而”就修饰“君子”,表示一种身份或品德的转变。
由此可见,“而”字在《论语》中的运用,不仅使语言更加精练,而且使孔子的思想表达得更加细腻、深刻。只有准确理解“而”字的不同用法,才能更好地读懂孔子的话,领会其深远的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