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故事400字


唐代文坛上,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大诗人,他就是王勃。王勃字字安,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六五零年),祖籍山西晋中祁县,后迁至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

王勃的家族背景深厚,其祖父王通是隋朝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而唐朝开国著名人物如房玄龄、魏征、杜如晦、文彦博等都是王通的弟子。他的父亲畴则是唐朝的太常博士。

王勃自幼聪慧过人,他在六岁时就能作诗,诗文构思巧妙。九岁时阅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并撰写了《指暇》十卷。到十岁时,他已经饱览六经,展现了超凡的才华。

十二岁时,王勃跟随名医曹元在长安学医,不仅学会了医术,还对易经有了深入研究。十四岁时,他宰相刘祥道直抒,被刘祥道称为“神童”。

十五岁时,王勃的词作《乾元殿颂》壮美有力,唐高宗读后赞叹不已,称其为“大唐之奇才”。随后,王勃在十六岁时一举高中幽素科考,成为命官,官授朝散郎。

在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六六六年),王勃进入沛王府,成为沛王李贤的伴读。这时期的他豪情满怀,积极向上,追求仕途。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将离别之情转化为对友情的颂扬,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王勃的性格直率且不拘小节。他曾因斗鸡一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这篇檄文被认为是在皇子的关系,结果他被逐出了王府。虽然他在盛产材的虢州担任过参军一职,但他的命运多舛。因为藏匿一位亲戚而被牵连,尽管后来得到赦免,但他仍深感自责和羞愧。

公元六年,王勃南下路过洪都时,正赶上闫伯舆新修滕王阁落成。他即兴创作了《滕王阁序》,全文七百七十三个字,用了三十多个典故,创造了四十多个成语。这篇文章词采华美,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才华再次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

王勃的创作习惯独特。他写诗时不用苦心思索,而是边研磨边饮酒后蒙头大睡。醒来后提笔一挥而就,不改一字。人们便称其为“腹稿”,意为在腹中打稿子再写作。

尽管他的生命在二十七岁时戛然而止,但他的作品和才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滕王阁序》不仅是创造成语数量最多的一篇文章之一而且其词采华美令人叹为观止的文风也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总之王勃以其超凡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了唐代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和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