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职业价值观测评(WVI)


三年间职场流动性的变迁

三年前,职场人的平均跳槽周期稳定在两年,然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缩短至约两年零两个月。在互联网行业尤为明显,从业者平均每18个月便会更换工作单位。如今,辞职不再是一个令人犹豫不决的决策,而逐渐成为了一种日常选择。

那么,为何职场人频繁选择离职呢?随着职场流动性的不断加大,不少雇主开始抱怨新一代员工的不够踏实。严苛的上级、不尽人意的食堂、过早的打卡时间,甚至是同事间偶尔爆发的争执,都可能成为他们离职的理由。在频繁跳槽的背景下,离职的具体原因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大多数人并没有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他们未曾认真思考自己的长处所在,也未曾设想自己五至十年后的生活蓝图。甚至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都缺乏明确的认识,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因此不断地在职位间转换、寻找。若你也处于这样的状态,或许可以考虑借鉴职业导师Susan Gunelius提出的方法来更好地认识自己。

第一步:明确职业目标

人的目标往往源于内心的欲望和外在的影响。要想在职业生涯中找准方向,可以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来逐渐明确目标:

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你的优势和专长是什么?

你日常思考最多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你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你希望人们因何记住你?

现实生活中哪些因素限制了你追求最爱?

思考突破这些限制的方法。

将这些问题答案整合,形成一份关于自己的职业期待,虽然可能略显粗略,但它能帮助你判断一份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内心需求。

第二步:确立生活与职业价值观

即使你不明确自己最重视的是什么,它依然潜藏在你的意识之中。职业价值观对个人有着持续的影响,当工作与价值观相吻合时,它会带给你正面的情感体验,使你更加珍视这份工作。相反,当工作与价值观不符时,你会感到不满和失望。回答下列问题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最重要?如家庭、休息、个人空间。

工作中你看重哪些元素?如决策权、影响力、成就感。

在职场中哪些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如自主管理时间、重复性流程化工作。

用几个关键词回答这些问题,并按重要性排序,这将成为你衡量工作是否合适的标准。

第三步:选择行业方向

在制定职业规划时,需要考虑短期和长期目标。将目标具体化后,你将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除了工作本身,家庭、经济、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因素也会影响你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制定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为各维度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按照重要性排序。书面规划能帮助你更加清晰地看到前进的道路。在决定是否辞职之前,回答以下问题:

这份工作是否能帮助你实现想要的生活?

这份工作是推动你前进还是成为你的阻碍?

你是否每天早上都期待上班?这家公司还有发展机会吗?

除了Susan Gunelius的评估方法外,还有盖洛普优势测试、舒伯职业价值观测试等成熟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你制定职业规划。兴趣、能力和价值是职业规划中需要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希望每一次的辞职决定都能基于切实的依据,而非仅是习惯性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