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讲的寓言故事
在古时候,有一位老者深爱着猴子。他在家内蓄养了几只灵巧的猴子,每日与之共度时光,如亲人般照顾。由于长时间相处,他与猴子之间甚至能通过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
由于老者饲养的猴子数量众多,除了需要大量的瓜果来喂养它们外,还要额外提供许多橡子作为零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渐渐负担不起这样的开销。于是,他决定调整猴子的零食数量,但又担心调皮的猴子们因此而闹情绪。在深思熟虑后,老人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一日,老人用手势对猴子们说:“从明日开始,我早晨会给你们三颗橡子,而到了晚上则会再给你们四颗。你们觉得如何?”
猴子们只察觉到早晨的橡子少了一颗,于是纷纷吱吱叫唤,表达着它们的不满,感觉自身吃了亏。
见状,老人又换了一种说法。他再次势道:“那么这样吧,从明天起,我早晨给你们四颗橡子,而晚上则给你们三颗。这样你们觉得可以吗?”
猴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发现早晨的橡子多了一颗,顿时高兴得跳跃起来,欢快地表示同意。
老人抚胡子,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心里明白,虽然自己每天依旧只给了猴子们七颗橡子,但通过调整给予的时间点,猴子们却感觉得到了更多。
这个故事正是成语“朝三暮四”的起源。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外在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本质却始终如一。我们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