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吃什么风俗食物
又逢一年重阳日,关于这个古老节日的传统你知道多少呢?重阳节历史悠久,早在古籍的记载中,其踪迹就已浮现。《吕氏春秋》记载:“在九月的季节,家宰们忙着准备农事的收获,此乃选择五谷种类的关键时期。庄稼收成后应尊藏于神仓之中,以示敬畏。”这便是对当时人们每年九月祭天祭祖,感恩丰收的描绘。虽然重阳节的祭祀活动早已存在,但直到唐朝,它才被正式确立为节日,并流传至今。
重阳节习俗繁多,多与节日的特殊性有关。由于重阳节落在农历九月初九,正值农作物丰收之际,因此许多习俗都与吃有关。提及重阳节的食俗,不得不提的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一糕一酒一面”。这三种美食分别是重阳糕、菊花酒和羊肉面。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吃上这些,便仿佛缺少了些许节日的气氛。
九月的饮食习俗中,吃糕是一项传统活动。南北朝时期就有童谣唱道:“七月收割早些儿,九月正是吃糕的好时节。”由于“糕”与“高”谐音,寓意着“步步高升”和“寿高九九”,因此重阳糕备受喜爱。早在汉朝时期,糕点类食物便已出现。到了唐宋时期,重阳节吃糕点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习俗。重阳糕种类多样,因外形不同而被称为花糕、菊糕或五色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重阳糕。有些地方还会将糕点贴在子女的额头上,寓意事事顺利。
推荐一款美味的糕点——板栗糕。板栗被誉为“千果之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还富含各类维生素。用板栗制作的板栗糕口感软糯,带有浓郁的板栗香味。而且板栗中含有膳食纤维,糖分含量较低,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在古代文献中,如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桓景为避而前往东南山学艺的故事。其中提到的菊花酒被视为“吉祥酒”。菊花酒是由糯米和菊花共同酿制而成,具有清热去燥的功效。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时喝上一杯菊花酒,无疑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除了吃糕喝酒,重阳节还有吃羊肉面的习俗。秋冬季节的羊肉肥美可口,具有温补效果。因为“羊”与“阳”谐音,与重阳节相呼应。羊肉面中的面条为白面,“白”字寓意着“百”字少一横为九十九,与九九相通,故此在许多地方,人们都会在重阳节品尝一碗羊肉面。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尤为深刻。“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使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但美食的香气和乡愁的记忆总能让人回忆起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重阳节不仅是秋日的佳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我是市井觅食记的作者,与你一同探索美食的乐趣。每日分享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享受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