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四大句式探秘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它直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来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说明主语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或属于什么。翻译时,往往需要添加“是”这个判断词。

1. “是”字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是”常作为指示代词,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前。如:“是为大同。”(出自《大道之行也》)意为“这就是大同社会。”

2. 否定判断句

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常在谓语前加上副词“非”。如:“非我也,兵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意为“不是我的错,是战争的错。”

3. “为”字帮助判断

“为”在文言文中也常用来帮助表示判断,虽然它是普通动词而非专门的判断词,但可以灵活翻译为“是”或“算是”。如:“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出自《活板》)意为“之后的典籍都是用木板印刷的版本。”

二、被动句的奥秘

被动句是指主语在句子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接受者。现代汉语中常用“被”来表示被动关系,而在文言文中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1. 使用“为”、“……为……所”

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出自《赤壁之战》)意为“(他)身处偏远郡县,即将被人吞并。”

2. “……见……于”结构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意为“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3. 无标志的被动语

某些动词本身在文言文中具有被动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如:“王之蔽,甚矣。”(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句话意为“大王的蒙蔽已经很严重了。”这里,“被蒙蔽”的被动含义需要通过语境来理解。

三、其他特殊句式

2.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结构。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主谓倒装)

四、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与意义

文言文作为文化的瑰宝,学习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文言文学习内容,一起探索文言文的魅力。

下期预告:我们将继续带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另一大板块——四大特殊句式的深入解析,敬请期待!

感谢尚学堂城东校区石胜天老师的精彩投稿,让我们在学习的路上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