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水系—渭河的地理位置
渭河探源记
渭河,古名禹河,发源自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它的主干由西向东穿越甘肃和陕西两省,如一条巨龙腾飞,最终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约八百一十八公里,为黄河最长的支流。
据《山海经》记载:“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鸟鼠山的名字由来,传说中因山间缺乏大树可供鸟筑巢,鸟儿只得利用鼠洞筑巢繁衍,而老鼠利用鸟儿为其预警以避开猛禽。鼠洞中居鼠,筑于洞外。这种和谐共生的景象使得鸟鼠山得名。
鸟鼠山位于现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的西部。渭源县古时曾被称为渭首亭、清源镇等名称,皆与渭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的地理学考察指出,渭水有三处主要源头。北源是发源于关山的唐家河,西源则是从鸟鼠山流出的龙王沟,南源则是源于豁豁山的清源河。这河流最终汇合成为我们熟知的渭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认定。若以“河源唯远”为原则,清源河距离最远约二十八公里;若以“水量唯大”为依据,则清源河的水量最大远超其他两源。加之豁豁山的海拔高度高出鸟鼠山及关山一千余米,更使得现代学者多倾向于将清源河视为渭河的源头。然而古今的源头不同,或许是由于或地表环境的变化所致。
在古代,人们以龙王沟为源头,在此修建了供奉大禹像的“禹王庙”。随着对源头认识的改变,现今以清源河为源头,在豁豁山旁修建了壮观的渭河源景区。
【渭源县探秘】
在关中平原这片由渭河滋养的土地上,我始终对那消失在远方的渭河源头充满好奇。从西安乘一夜火车再转乘汽车至渭源县汽车站后,我搭上出租车前往鸟鼠山。
沿途县城的公路多沿河延伸,的人工堤岸使河面变得狭窄仅三十米宽。而水坝的修建又让河水流速放缓。我不禁思索过去这里河水是否也曾自由流淌。离开时经过渭河大桥,却见河水已恢复宽阔的漫流姿态。
来到县外,脱离堤岸与水坝的束缚后,河流在河谷中自由流淌。河水初见时略显浑浊发红,但继续前行却逐渐变得清澈。这里的土壤也由红色渐变为黑色,更显得周围的植被丰茂秀美。
【探访鸟鼠山】
我到达鸟鼠山后,却发现上山道路陡峭蜿蜒且颇为寂静未见游人踪影。山路两旁林木葱郁与山下矮草覆盖的地面截然不同。然而这里却并未见小溪河流的踪迹。
我理解这里为集水区之地貌,可能这里的泉水或地下水透过岩层缝隙渗透后而出露为渭河的水源之一。我在山中遇见“禹王庙”,虽未见游客如织但显得格外孤寂仿佛在述说着昔日作为古渭河源头时的辉煌景象。
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我请求司机驱车前往“渭河源景区”。
【渭河源景区的魅力】
进入渭河源景区附近时海拔已升高至约二千三百米黑土遍布于此地带来丰富的肥沃感。景区处河水清澈见底仿佛山间小溪一般解下背包取水洗果时那冰凉的触感让人心生愉悦。
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里的美景我深感渭河源景区比鸟鼠山更具有渭河源头的感觉。或许过去的鸟鼠山便是如今这般景象气候变迁地质结构的变化也可能使山泉集水出露的位置发生改变但无论怎样这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水经注》中提及的“渭水三源”也可能包括了我所到过的两个地方但历经千百年的环境变迁以及人为的开发如今才呈现为眼前这般景象。
【分水岭的秘密】
在此地我得知了分水岭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它位于渭河源景区以北的山区地带。原本洮河自南向北可以流入渭河上游但受到分水岭的阻隔便从其西部绕行再北上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