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卫不可以心得体会


有时候,我真的感到对孩子的教育压力巨大,有时甚至想将孩子推出门外或打她一顿来解气。

例如,当我一再劝说让她品尝一口鲜美且营养丰富的虾仁时,她却猛地将其扔在地上。又或者,当我兴致勃勃地为她讲述故事时,她却跑去垃圾桶。再比如,我多次教导她见到认识的长辈要打招呼,而她总是置若罔闻,头也不回地走过。

这些琐碎的事情积累起来,常常让我回想起《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的经典台词:“这个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我深知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孩子淘气是敏感期的特征,不能给孩子施加负面情绪,否则日后难以收拾。

我实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对而言,绘本《大卫,不可以》中的主角大卫却更为调皮。从书中描绘来看,大卫的造型并不讨喜,他有着圆圆的大脑袋,几根稀疏而的头发,三角鼻子,一口尖牙,看上去就像一个小恶魔。

Amazon网站上的书评更加直白:“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一个捣乱小子的故事。从大人的角度看,大卫的画像确实令人不悦,他有着土豆般的脑袋,野性的眼神,露着尖牙,脸上还带着坏笑……”

实际上,《大卫,不可以》是作者以自己五岁时的涂鸦为蓝本创作的。他画下了他童年时期被妈妈禁止做的事情的记录。每一幅画上都写上了“No”和“David”,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会拼写的单词。多年后,当作者已经忘记这本涂鸦时,他的妈妈却把它寄给了他。

三十九年后的今天,大卫让他的童年涂鸦重现江湖,通过这本《大卫,不可以》与我们分享了他温馨的成长回忆。在创作这本书时,他表示:“当我准备将之画成图画书时,我画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大卫——像我平时画的那样。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缺乏个性。为了使他生动起来,我试着用五岁孩子的画法去描绘他。”

尽管这个大人眼中的小恶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我们也明白孩子们不能像大卫那样随心所欲地游戏。他们的妈妈们总是在他们身后喊着“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

通过《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影子,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童年。我们都是在妈妈的斥责声中长大的。看到这里,我感到释然了。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仿佛回荡着“不可以”的声音,但说“不可以”的妈妈只出现在扉页上,她的形象被截去大部分。从她双手叉腰、左脚跷起的姿态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她的气愤。当大卫的妈妈再次出现时,已到了故事的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的“大卫乖,我爱你”立刻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画面充满了温情。

我收拾好心情,再次投入到与孩子的战斗中。我要轻声细语、温柔耐心地对孩子说:“宝贝,对不起!不管你有多调皮,当你伤心的时候,妈妈的怀抱永远为你敞开。”

关于作者:我是杨芳,毕业于宇宙中心的五道口大学,现就职于青年报冰点。我在那一年成为了妈妈,从此踏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其中一个是绘本的世界。我希望用简单的语言和特稿的写作方式与父母们分享绘本的故事。

杨芳的微信公共账号是“童书有道”,欢迎搜索“童书有道”或“tongshuyoudao”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