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公积金是房补吗


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的守护者

作为带有“强制性”标签的职工福利,住房公积金为劳动者提供了购房资金的积累以及方面的优惠保障。这一福利适用于各单位的全体在职员工,由员工个人与单位各自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缴存,通常各为12%的比例较为常见。在现实中,不少地方却以各种理由出现住房公积金的或克扣现象,这令人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稳定缴纳感到忧虑。

而在此基础上,住房补贴或称补充公积金则是一种更为丰厚的福利待遇。它指的是除了按照规定足额缴纳公积金外,用人单位与员工再行缴存一定数额的公积金。这种补充住房公积金具有显著的福利性质,其缴存与否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自主决策。在实际操作中,仅有部分业绩突出、福利优越的用人单位如大型央企、国企等会为员工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

值得一提的是,补充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是自愿性质的。其缴存范围在原有住房公积金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规定只有税款足额缴纳的企业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及其员工才可参与。缴存比例方面,单位与个人的最高比例通常不超过各自8%,最低不低于各1%,具体比例由单位自行决定,且没有设定具体的缴存额上下限。

根据《补充公积金暂行办法》的规定,除了和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外,其他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在完成法定公积金缴存后,可自主决定是否增加缴存比例。这一在各地执行情况不一,有些地方如江苏、福建、天津等地的事业单位人员都能享受到补充住房公积金的待遇。这种多渠道增加员工福利待遇的做法,被视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位福建网友分享的信息显示,其孩子所在的福建省直事业单位,除了个人和单位各按12%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外,还享有单位缴纳的16%补充住房公积金。这一尤其对新入职且未享受过房改的编内人员而言是极大的利好。在当前高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新员工的薪资待遇起点较低,生存压力较大。而作为长期储蓄的补充住房公积金,能够在资金储备方面为新员工提供实质性的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相比于公积金可能存在的问题,能够享受单位缴纳的补充公积金更是令人羡慕。

住房公积金及补充公积金等职工福利制度在保障员工权益、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这些福利制度仍然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