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技术与管理就业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约达14亿之众。据统计,年死亡率约为千分之六。当前,我们拥有、陵园、火葬场、公墓等事业单位共计三千五百余个。现今在殡葬行业中服务的人员,大多数的教育背景是初中文化。对于具备高水平管理和服务技能的人才需求却十分迫切。经过社会与市场的深入调研,发现从殡葬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大城市中的年薪可高达币18万元。
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部分家长和学子对殡葬行业心存忌惮,持有排斥态度。殡葬管理专业一直被视为较为冷门的选择。尽管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不多,但在就业市场上,这个所谓“冷门”专业实际上备受青睐。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毕业生进入后通常能获得事业编制,享有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目前,国内几所开设殡葬管理专业的高校包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等。那么,殡葬管理专业的学生们都在学习些什么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他们的课程表公开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惊叹。从星期一的殡葬概论、、整容、插花,到星期二的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等课程,内容颇为丰富,甚至有网友戏称“课程内容别具一格”。
殡葬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当广泛。除了基本的“扎纸花”技艺和“遗体化妆”技术外,他们还需要熟悉和操作各种“殡葬设备”。课程中涵盖了火化设备与技术、殡葬礼仪、丧葬花艺,甚至还包括与周易相关的课程内容。由于市场上对该类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旺盛,该专业的学生并不愁就业,反而常常成为殡仪单位争相的对象。
尽管如此,报考此专业的学生数量并不多,这主要归因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在需要殡葬服务时表示尊重,而在平时则保持距离,对从事该行业的人带有镜看待。这在殡葬管理专业的学生中也有所体现,他们常说“工作好找,对象难求”,多数学生只能在本专业、本行业内寻找伴侣。
在日本,有一部电影《入殓师》反映了丧葬行业的故事,并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电影中讲述的入殓师的工作,正是丧葬行业从业者所从事的“最终的关怀”工作。他们陪伴逝者走过最后一程,是生命旅程中的“摆渡人”。面对新生命的到来,我们欣喜;面对生命的消逝,我们也应坦然。从事这个行业需要勇气,但他们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
面对这样一个就业前景看好、有挑战性的专业,你会考虑选择吗?丧葬行业的从业者给予人们的是生命旅程的“最终的关怀”,他们的职业虽然冷门,却同样值得尊重和关注。我们应当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一行业,给予从业者应有的尊重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