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闹洞房有什么招数


洞房习俗之秘

在传统婚礼中,“闹洞房”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环节。这一活动通常在男方家中进行,新娘常作为宾客们的主要逗趣对象,也称为“耍新娘”或俗称的“弄新娘”。人们普遍认为新婚之时“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不仅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同时也蕴含了为新婚夫妇驱邪避凶、祈求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意愿。

新成立后,闹洞房的形式逐渐演变,更多地融入了娱乐与互动的元素。新郎新娘会一起参与各种小游戏,如唱歌、点烟、共咬一块糖、共吃一个水果,或是当众以供宾客取乐。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合卺礼”。合卺又称“交杯”、“合瓢”、“饮同心酒”,寓意着婚后夫妻同心同德,百年和合。

在社会的婚俗中,“验红”是一种特殊的习俗。通过观察新婚之夜是否见红来验证新娘是否为,这种做法无疑带有男尊女卑、女性的色彩。若新娘初次行时见红,被视为贞女,家族会举办盛大的庆贺仪式;反之,若新娘不是贞女,则可能面临家族的失望与社会的非议。

婚后数日,有一项名为“出厅”的仪式。新娘在第三天走出新房,向神灵、祖先及长辈敬拜,同时用龙眼干、红枣、甜茶等物品敬奉家人。尊长则以红包或饰物回赠,寓意祝福与吉祥。同一天,女方的家人也会派小舅子前来探望,带来各种礼物并拜见亲家。男方家则会设宴款待小舅子及亲朋好友。

“归宁”是古时新婚夫妇的一项重要习俗。婚后第四天,新娘需返回娘家探亲,此举也称为“做客”。新妇必须在天黑时返回夫家,象征着“暗暝摸、生乾埔”。在离开时,娘家会赠送一系列象征吉祥的礼物,如米糕、红枣、带壳花生、甘蔗等。还会带回一些鸡仔或鸡挑仔等物品,放进新房床下,寓意着希望新娘头胎能生男孩。

在古代社会,“纳妾”是男子正妻之外另娶女子的行为。这通常发生在达官贵人、富家子弟之间,而妾的地位远低于正妻。纳妾仪式较为简单或是直接以财物来换取妾的身份。有时也会有将随嫁婢女收为妾的情况。这一现象不仅让一些贫家之女沦为地位低下的妾室,还导致了许多婢女遭受身心的悲剧。民国时期,厦门等地的家庭常蓄养婢女。这种做法直至新成立后才被彻底废除。

“续弦”这一传统习俗指男子丧妻后再娶的行为。由于人们将夫妻比作琴瑟关系,当妻子去世便如同弦断,再娶便是续弦,象征着重建和谐的关系。“续弦”之妻在古时也被称为“填房”或“后妻”,寓意填补前妻留下的空缺。而第一个妻子则被尊称为“元配夫妻”或“结发夫妻”。在厦门等地,人们将再娶的行为称为“做填房”,并称之为“接后寿”。

这些传统习俗源自于厦门地情网所记载的各地文化与历史积淀。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与价值观,也成为了今天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