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淡泊隐世的诗句


湖畔老人身,湖面桃花涌动频。

湖水边,一位老者岩石上,那是一处被世人遗忘的角落。他的目光落在了湖面,看着湖中的桃花随着潺潺流水飘向远方。他手中的竹竿轻点水面,那波纹随风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湖的故事。

风起时,竹竿摇曳的舞姿与无边的水波相互映衬,给人以一种幽深的感觉。在这无垠的烟波中,老者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那不知何时会咬钩的鱼儿,或许是生命中的某种际遇。

常建,这位唐朝的诗人,用他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了这一湖畔垂钓的画面。他的诗以简洁凝练的笔法,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他善于在轻松随意的状态下即景抒情,使得他的诗作清新细腻,浑然天成。

“湖上老人坐矶头”,这是常建笔下的画面,一位老者、一湖水、一石矶、一钓竿,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垂钓图。在这幅画面中,老人与桃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沉稳、内敛,而桃花则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预示了诗歌中即将展开的情感变化。

“竹竿袅袅波无际”,这是诗人眼前的景象。竹竿随风摇曳,钓线垂入湖中,那波光粼粼的湖面一望无际。这画面既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也展现了世界的广阔与深邃。诗人通过这一画面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勇敢面对挑战,并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不知何者吞吾钩”,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与探索的心,就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世界、新的自己。

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生活,也反映了他内心持重、淡薄的处世态度。语言简洁清丽,意境深远,充满哲理与诗意的美感。常建的诗作以王维、孟浩然一派相近,他们在诗歌中追求的是那种自然、淡泊的美感。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与魅力,更让我们在品味中思考人生、感悟自然。

唐朝文人殷蟠在《河岳集》中对常建的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常建的诗作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这段评价准确地说出了常建的诗歌风格特点,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戏题湖上》的内涵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