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可望不可及


近日,我再次翻阅了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最初,我被她的音乐所吸引,但随着对她的了解加深,我更欣赏她那与世无争的性格,给人带来温暖。

阅读她的书籍,我更加着迷于她和丈夫的相处模式。刘若英与丈夫在家中,可以在房间里一同阅读杂志、闲聊。回家后,他们各自进入自己的空间,彼此间说话、做事互不干扰。在外,尽管刘若英的丈夫钟爱手机,但她明白他与手机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选择接受这种“独处”的状态。

这种相处模式,与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所倡导的“窝在爱人怀里孤独”不谋而合。其精髓在于: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需强求,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感受孤独,这是两人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相处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境地,我认为最好的爱情模式就是彼此依赖,同时相互独立。

我与好友谈及这种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他们也表示这种境界很高深,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遥不可及。彼此依赖是因为有“爱”作为支撑,而相互独立则是保持各自独立的思考和价值观。

我身边有些女性朋友,恋爱后便不再经营友情,甚至放弃了阅读的习惯。她们会因为男朋友没有及时回复信息而整日郁闷,也会因为男朋友没有送她们喜欢的口红色号而质疑他的爱意。当爱情让人变得患得患失时,那就是依赖性过强的表现,过度依赖他人来获取安全感是有害的。

即使有了男朋友,女性也不应过于独立。独自看病、独自悲伤、默默承担家务,这样的独立并不健康。在我看来,“独立”强调的是思想的独立,而非行为的独立。如果女生在单身和非单身状态下都能打理好生活,那么男生可能会觉得在亲密关系中他的存在没有太大意义,甚至产生挫败感。

过度的独立会让人感觉自我封闭,难以走进对方的内心。男生可能会想:她是不是不够爱我?而女生也会想:他是不是不够爱我?这种想法容易成为情侣间争执的导火线,其实双方都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把握好谈恋爱的分寸感。

在我的印象中,表姐和表姐夫就是那种能够做到彼此依赖又相互独立的夫妻。他们家有四个房间,虽然起初我以为是留给客人的,但后来表姐告诉我,他们夫妻俩偶尔会分开睡。我对此感到好奇,表姐解释说,偶尔分开睡并不是因为吵架了,而是想享受独自思考和放空的时间。

表姐认为夫妻之间不仅要有出门前的拥抱和睡觉前的互道晚安的仪式感还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的日常就是表姐看书表姐夫整理工作总结彼此不交流一晃就是三四个小时直到饿了才相视一笑默契地走向冰箱找食物表姐夫如果需要应酬表姐会替他准备好出门的服装并叮嘱他注意安全而表姐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频繁发微信询问表姐夫的行踪和状态他们的相处模式让我感到惊叹既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又保持了亲密的关系

表姐说:“爱基于信任情基于理解如果把对方紧紧拴在身边总有一天他会挣脱出去寻找自由那不如给他一把钥匙让他知道你是有家的人不能走远要有原则。”这就是他们给我的启示:给他依赖但不过分沉浸其中给他自由同时给他留白的思考空间这样的爱情能让人保持思考的惯性让彼此在慢慢变好的路上互相成就。

作者|橙马良一个才子佳人中的文艺女青年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排版|Thel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