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笔记1500字大学篇
□李华(清华大学)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该作品以湘西一个名为茶峒的边陲小镇为背景,深情描绘了一个令人心碎而又美丽的爱情悲剧。沈从文在《边城》中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湘西边境小镇,这里的质朴善良,风物自然优美,呈现出独特的天然韵味。茶峒的独特气质,实则与沈从文的湘西书写密不可分。
在《边城》中,沈从文的湘西描绘涉及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湘西方言、湘西风物以及湘西的刻画。汪曾祺在《重读〈边城〉》一文中如此评价:“《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创作巅峰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放纵无拘,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于雕琢,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清新感。”这正体现了沈从文在《边城》中对语言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流畅自然,又不失特色。
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深受湘西方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边城》中随处可见。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充满了湘西的乡土气息,如爷爷与一位送翠翠回家的人的对话,既表现了爷爷的热情好客,又带有一种特别的反语表达方式,这与都市中礼貌而客套的对话截然不同。
湘西方言的巧妙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使之更加生动活泼。例如,顺顺船总家的两个儿子被称为“大老”和“二老”,这是湘西地区常见的爱称。《边城》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湘西地方特色,如端午节的热闹庆祝场面、依白河而建的船只和吊脚楼等,这些都为文章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湘西位于湖南西部,地理位置相对封闭。这种封闭性在《边城》中也有所体现,如文中描述的边城对外界的不知情以及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仅限于几个传统节日。沈从文通过描绘边城的日常生活和节日庆祝活动,展现了边城的独特魅力。
茶峒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当地的水资源。流经茶峒的是酉水,即白河。《边城》中对白河的描写生动形象,描述了其清澈见底的特性以及河中的游鱼等景象。这种多山而封闭的环境也保护了当地的水质,使其得以保持清澈透明。
船只和吊脚楼作为湘西文化的鲜明符号,在《边城》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吊脚楼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依水而建,结构独特,成为了湘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总体而言,沈从文笔下的茶峒是一个理想的田园梦乡。《边城》中的湘西书写不仅展现了沈从文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警示和启迪。在当今社会,当湘西的特色乡土文化面临都市化的冲击时,沈从文的湘西书写无疑为我们保留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记忆和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