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庄开业简短大气语句


“燕子归来春社日,梨花落尽清明时。”江南的春日细雨洒落在青石板路上,清明节,这个蕴含肃穆与生机的节气,悄然降临。清明茶事:春雨前后的佳品

自古以来,清明时节品茶已成为一种习俗。古人讲究“顺应时节饮食”,在清明时节,气候渐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一杯清明茶不仅能提神醒脑,还有助于祛湿养生。中医认为春季属木,与肝脏相应,饮茶可以疏肝理气,顺应自然的季节变化。

在清明前后,茶树经过一冬的休眠,在春雨的滋润下萌发出新芽。这些新芽制成的茶叶被称为明前茶。它们芽叶,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氨基酸和茶多酚等物质,使得明前茶具有“鲜、香、醇”的独特口感。就如唐代茶艺大师陆羽在《茶经》中所言:“茶之优劣,存于品鉴。”

百年茶庄的坚守与传承:八仙桥的记忆

1933年的上海八仙桥地区,一家名为“汪怡斋”的茶庄开业了。这家店铺规模宏大,两开间四个楼面,成为上海开埠后颇具规模的茶叶店铺。尽管上海并非产茶地,但这里也发展出了独特的上海茶叶文化。这种文化注重的是价廉物美。

为了实现价廉物美的目标,“汪怡斋”的师傅们在选茶时巧妙地避开了核心产区,但并未忽视茶叶的品质。他们运用技艺,开创了上海最早的龙井茶拼配技艺,以此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明前茶的甄选:老师傅的骄傲之作

“内质与外形并重”,这是“汪怡斋”创始人汪爽秋创立的审评标准。他要求茶叶的品质不仅要看外形(如形状),还要考虑内质(如香气和滋味)。如今,“汪怡斋”的龙井茶拼配制作技艺已成为上海市黄浦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汤德华严格遵循这一准则。

经过代代相传,“汪怡斋”的龙井茶品质不断升华。谈到明前龙井,汤师傅充满自豪地说:“我们精选钱塘产区各具特色的龙井茶,进行优选拼配,以达到价廉物美的效果。”

清明茶韵:冲泡的秘诀

明前龙井鲜美,明前碧螺甘甜,但如何冲泡才能品尝到这种鲜甜呢?我们特地向汤师傅请教。原来冲泡龙井和碧螺春都有其特定的技巧。如龙井是先放茶叶后加热水,而碧螺春则是热水满杯后轻洒茶叶。

掌握这些技巧,龙井和碧螺的茶汤就会清澈透亮。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碧螺的甜和龙井的鲜。

国风新潮:百年茶庄与Z世代相遇

如今,“汪怡斋”这家百年老字号茶庄正焕发新的生机。他们相信传统并非只是被束之高阁的老物件,而是一种流淌在血脉里的活文化。从辰龙敬新芽到CCG上的“看板娘”,再到白玉兰文化客厅的考亭书苑,“汪怡斋”正以茶叶的清香打破传统茶企的年轻化枷锁。

清明饮茶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人有言“清明茶贵如金”,在这个清明时节,让我们暂别都市的喧嚣,捧一杯明前茶,聆听窗外细雨绵绵。让茶香拂去心头的尘埃,让传统照进现活。

记者 / 记者姓名

编辑 / 编辑姓名

制图 / 制图师姓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文化旅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