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程万里后面一句是
《庄子》中的成语与故事
这三个成语皆源自于《庄子·逍遥游》的篇章之中。
一、鲲鹏之志,此成语用以形容人的志向远大。其背后故事源于庄子笔下的鲲化为鹏的传说。古例:居则曰:“吾抱有鲲鹏之志,男儿应当放眼四方,不可拘泥于琐碎之事。”
二、鹏程万里,此成语用来比喻前程远大。其典故源自于鹏鸟展翅高飞,前路漫漫。如明代文人杨珽在《龙膏记》第九出中所述:“莫要感叹读书人长久误身,鹏程万里终将奋起。”
三、扶摇直上,原意是描述暴风自下急速盘旋上升的景象,后用来比喻仕途得志。例句:唐代诗人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写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形象地描绘了鹏鸟的展翅高飞。
《庄子》中又载:商汤问棘时曾言及此事。在北方的荒原之地,有一片冥海,即人们的天池。天池中生活着一种鱼,其身躯之广可延数千里,但无人知晓其具体长度,此鱼便为鲲。而天池之上更有一种名为鹏的巨鸟,其背如泰山之巍峨,翼如垂天之云层。鹏鸟凭借扶摇之力直冲九万里高空,超越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最终的目的地正是那遥远的南海。
两段译文:
第一段译文为:在北海之中存在着一种名为鲲的巨大鱼类。它的体型庞大到无法估量其跨越的千里之遥。当鲲变化为鹏鸟时,其背部之大同样超乎想象。当鹏振翅高飞之时,它的翅膀似乎与天边的云层相接。这种鸟类在海洋之际便会迁徙至南海,那里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然水池。《齐谐》这部古籍中记录了这一奇观:鹏鸟迁徙南海之际的壮丽景象——击水起的三千里水花和乘风直上九万里的飞翔。
第二段译文为:商汤询问棘的事情已有记载:在北方的荒芜之地存在一片大海,即是人们的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叫鲲,其体宽数千里,却无人知晓它的具体长度。天池之上飞翔着一种名为鹏的巨鸟,它的脊背如同泰山一般高大,翅膀如同垂在天际的云层。鹏鸟凭借着自下而上的旋风之力直冲九万里高空,超越了云雾,背负着青天向南飞去,最终的目的地正是那遥远的南海。
这些成语和故事都体现了《庄子》一书中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丰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