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很困很累的句子
分享:深度探索中医之秘
近日,有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向我咨询:“张医生,我近期餐后总觉得困倦,什么也不想做,只想休息,甚至在吃饭途中就感到疲惫不已。请问您这是懒病发作还是身体出了问题?”
他的情况并非个例,其实是典型的脾虚症状。中医理论中,脾负责运化水谷,当人吃饭后感到精神,正是因为脾能把摄入的水谷转化为气血,进而滋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若餐后感到困倦,往往与脾的功能虚弱有关。尤其是当早餐过于油腻时,会损耗脾阳,导致脾的运化功能暂时减弱,结果就是人感到乏力困倦。
脾还主管四肢的力量,当四肢感到无力时,往往是因为脾的功能不够强大。餐后四肢乏力、困倦,其实是因为脾虚而无法有效消化刚刚摄入的食物,导致气血不得不从其他部位调动来支援脾胃的运化。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总有人长期感到困倦,总是想躺着、想睡觉,即使睡眠时间超过十小时,早上起来仍然困乏无力。他们需要依赖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来提神,但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长期倦怠乏力、精气神严重不足,通常都与脾胃虚弱及湿气重有关。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养脾健脾入手。
我观察到,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看似工作繁忙的办公室一族,常常忙得团团转,却不知忙碌的意义何在;经常加班到深夜,但工作成果却微乎其微;有时身体非常疲惫,心情也无法愉悦。这种情况下的“思则气结”、“思虑伤脾”,不仅损害了脾的健康,还影响了食欲,使人总是想睡觉、精神不振。以上都是脾虚湿困的表现。
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现活的快节奏中,脾虚问题正逐渐侵蚀着人们的健康基石,导致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乏力困倦等一系列问题。
脾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长期的过度劳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情绪波动等都可能磨损脾胃的健康。例如,长期饮食不节制,食用辛辣、厚味、煎炒、油腻、生冷的食物,或过度吸烟、饮酒、饮茶等,都会导致脾失健运;再加上滥用寒凉物及抗生素,也会伤及脾阳。
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压力、快节奏以及情志因素同样导致脾虚高发。而脾虚则易生湿,湿气滞留五脏六腑则会导致百病丛生。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能生气血也能生痰湿。若摄入的食物能被脾胃消化吸收,就会产生气血;反之,若脾胃运化不开,则易生痰湿。
当前正值“长夏”时节,是全年之“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再加上外界多雨,形成“内湿加外湿”的局面。湿盛则脾虚,因此更应重视养脾。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美食兼用的佳品——白扁豆。
白扁豆性平、微温,味甘,入脾、胃二经。它既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又能补虚止泻、通利三焦。常用于调理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久泻痢疾等症状。在夏秋季感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呕吐、胸闷、腹胀、泄泻等情况下,白扁豆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白扁豆的性味平和,不像赤小豆、薏苡仁那样寒凉,对于虚寒体质的人以及脾胃的孩子来说更为友好。日常食用白扁豆的方法也很多样化可以煮粥、熬汤、煲茶等常见做法如白扁豆汤、白扁豆粥以及白扁豆荷叶粥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提醒大家在食用白扁豆时一定要注意将其煮熟再吃以免因其中含有的天然毒性物质而导致食物中毒。同时白扁豆虽好也不宜一次吃太多过多食用易致腹满壅滞等不适。另外白扁豆质地较硬最好提前泡两个小时或干豆加少量水放冰箱速冻后再食用。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脾胃健康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才是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