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上世九十年代,有专家曾经深入讨论了文艺美学的建设概观,文章提到了在新时期对于文艺美学的种种探究。时至今日,虽然文艺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

一、文艺美学的兴起与变迁

自八十年代初,“文艺美学”这一概念横空出世,至九十年代初已蔚为繁盛。当时,人们对于围绕“美的本质”以及相关问题所作的抽象玄思和空疏争辩感到乏味和厌倦,文学艺术的丰富多彩和鲜活生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人们开始用实证材料和实在经验来把握文学艺术,这也是谢林和黑格尔等学术巨匠的学术路径的重复。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时,可以发现“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仍然存在偏差。

二、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与挑战

尽管“文艺美学”的研究在文艺行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其体系构架仍然未能超出谢林和黑格尔的范畴。大部分研究仍局限于“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文艺欣赏和批评”这一模式,没有涉及“艺术史”和“艺术形态学”的内容。这导致了学科空间的狭仄、学术空白点较少、理论生长性疲弱的问题。

三、文艺美学的学科范围与理论体系

文艺美学作为“艺术哲学”,其学科范围包括文艺行为、文艺价值、文艺的社会根源等多方面。要建立文艺美学的理论体系,首先需要建立自身的学科规范,包括确定逻辑起点、贯穿线索和总体框架等。进而在贯彻这些学科规范的前提下展开自身的学科内容。这可以通过借鉴前人的写法,如在宏观上对下属的纵横两个维度作全局性的展示,或在其下属的纵横两个维度上选取某个方面、问题、种类作微观的个案分析。

四、中西方理论框架的比较

与西方相比,我们的“美学”、“文艺学”以及“文艺美学”、“艺术哲学”的界定较为复杂。这主要源于我们既借鉴了西方的概念,又吸收了苏联的概念模式。这也为“文艺美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在已有的概念模式中找到“文艺美学”应有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出这一学科的发展空间。

五、未来展望

“文艺美学”作为与一般美学、一般文艺学、文艺理论并存相容的“艺术哲学”,如果能拥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充分拓宽自己的学术空间,将能展现出广阔而又灿烂的发展前景。这需要我们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总结来说,“文艺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以期为这一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