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字的春联不能乱贴
在清朝乾隆的时期,皇帝抱有宏大的志向,力图展现其成就。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接到安徽学政朱筠的奏章,这令他倍感兴奋,因为这给了他创造历史的机会。朱筠在奏章中建议乾隆人员修复《永乐大典》。这部大典是明朝朱棣时期编纂的巨著,但在清朝时期已逐渐遗失。乾隆帝不愿投入大量精力去修复前朝的典籍,于是他决定编纂一部属于自己的大典——《四库全书》。
次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乾隆帝要挑选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来担任总纂官。经过一番挑选和推荐,最终选择了纪昀,即后人熟知的纪晓岚。尽管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之前,纪昀的官阶并不高,仅是翰林院的四品官。
纪晓岚虽学识渊博,但颇为自负。其亲家卢见曾在担任盐政时涉嫌,纪晓岚巧妙地通过一包盐和一包茶的暗示,向通风报信。这一行为虽被认为是在“严查”此案,但纪晓岚因此被贬至新疆充军。三年后经刘统勋求情,乾隆帝才召回纪晓岚并任命其为总纂官。凭借编纂《四库全书》的政绩,纪晓岚逐步晋升为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及太子太保等高位,成为乾隆年间汉臣中的佼佼者。
乾隆帝选择纪晓岚的原因,源于刘统勋多次向他推荐。在刘统勋的推荐过程中,曾讲述了一个关于纪晓岚小时候对对联的故事。
纪晓岚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曾在太学任职,祖父和父亲也都是清朝。他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儒学教育。七岁时的一天,纪晓岚与几个小伙伴在街上玩球,不慎将球踢入了一位知府的轿子中。面对官老爷的威严,其他孩子都不敢去要球,但纪晓岚却大胆上前索要。知府见他虽然年幼但打扮得像儒学门生便出了个对联并承诺答上便还球给他。
知府的上联为:“童子七八人,惟汝胆大。”
纪晓岚稍作思对道:“太守二千石,独公……”
上联八个字,下联却只有七个字,最后一个字故意不说出来。“太守”即知府的称呼,这里指的是清朝的知府有二千石的俸禄。纪晓岚的意思是说:知府大人你虽然有权有势但你的行为却……
知府听后赶紧将球还给纪晓岚并说:“你赢了。”
事后同伴问起原因时纪晓岚道出了背后的玄机:“如果知府将球还给我我会加上一个‘廉’字;若不然我便加一个‘贪’字。”同伴们听后明白其中深意也佩服纪晓岚的智慧。
刘统勋作为乾隆身边的汉臣首领深知其才向乾隆讲述了此故事令乾隆听后十分欣赏并下令召回纪晓岚先在翰林院历练数月后任命其为总纂官。纪晓岚不负众望带领六百多名翰林学子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