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年日期
时分与节令的交织
“时分”一词,在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含义,它既指节气、时节,也指时间、时候。当我们在说“已到清明时分,天气逐渐转暖”时,这里的“时分”便是指节气与时节。而在《宋书·律历志中》中提及的“漏所以节时分,定昏明”,这里的“时分”则是指时间的流逝。在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描述的“黎明时分挺凉快”,其中的“时分”则特指时刻。
提及的“时分八节”中的“时分”,专指节气与时光的流转。文明的演进如长河,先民们在农业劳作中逐渐掌握了太阳的运行规律,从而制定了反映太阳周期的“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节气,如立春、雨水、惊蛰等,是指导农事生产的重要依据,也是先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足以证明其对于世界的突出贡献。
顺应农事,尊崇神灵,不忘祖先是文化的传统。在特定的时节里,先民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其中便包括了“八大节日”。这些节日各具特色,拥有各自的起源与习俗,但都历经千年,代代相传。
春节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的节日,人们会贴春联、换新衣、祭祖先;元宵节则是在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而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前后,人们会踏青、扫墓、祭祖。还有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在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地区,人们世代传唱着关于“二十四节气歌”与“八大节日”的民谣。他们遵循古老的耕种习俗,感受四季更迭的韵味,节令的变化。他们以憨厚朴实的态度,随遇而安地生活着,不计较得失,不羡慕富贵。他们繁衍着后代,憧憬着未来,坚定地走向人生的远方。
这些节日与节气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传承了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在每一个“时分”里,都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民的智慧。无论是“时分八节”还是“八大节日”,都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