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感悟20字


东汉末期,天下,曹操控制中原的黄河、济水和淮河流域,刘备据守益州和汉中地区,孙权则掌握了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带。三国之间频繁交战,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势。

刘备听闻诸葛亮才华横溢,便以极大的恭敬之心亲自寻访。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寄居山东琅邪,当时隐居于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被人尊称为“卧龙先生”。他的住处附近的高地被称为卧龙冈。刘备经过徐庶引荐,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前两次,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第三次才终于见面。经过刘备的再三恳求,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相助。从此,诸葛亮成为刘备的智囊团核心,运筹帷幄,屡次取得胜利,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刘备登基称帝,诸葛亮则成为了丞相。

我的故事“三顾茅庐”,便是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我的感悟如下:

1. 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不张扬,而是懂得收敛锋芒。许多成就卓著的人都知道如何保持低调,能够做到顺应时势,屈伸自如。这就像孔子所说,遇到明君就出来辅佐,造福百姓;遇到昏君就隐忍待发,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一展所长。

与刘备三顾茅庐异曲同工的是周文王姬昌与姜太公的故事。姬昌梦到有高人前来投奔,醒来后便心心念念地寻找这位高人。后来他遇到了姜尚,虽然姜尚提出了看似无理的要求,但姬昌仍恭敬地背着他行走八百多步。最终,姜尚承诺保佑西周八百年昌盛。

2. 对于者或管理者而言,对待有才能的人必须抱有求贤若渴的态度。就像曹操、姬昌一样,他们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商纣王不道时,西伯侯姬昌却四处寻访贤才,希望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3. 作为领导或者,想要招揽贤才,必须放段,对有才能的人敬慕有加,诚心诚意。刘备和姬昌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总是傲慢自大,那么就会疏远人才,身边只会围绕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样是无法管理好和团队的。

从这些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即使你拥有卓越的才能和本领,也不要过于炫耀。有时候隐忍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静待时机到来。就像金子总会发光一样,有才能的人终将被世人所认可。

作为领导者更要懂得尊重和礼遇贤德之人。只有真正怀有敬慕之心去寻找和招揽人才才能让团队更加强大和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