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栏目,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庄子道家思想的深邃之处。

在庄子的《养生主》篇章中,有一句颇具争议的论述,庄子曾言:“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自然会感到疲惫。”这里道出了生命与知识的微妙关系。

而庄子的《人间世》里还提到了这样的观点:“修心者不因外物喜悲,顺应天命则为德之至境”。这表明了内心修为的重要性,即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时,应坦然接受并视之为命运的安排。

这两句话常常被误解为庄子倡导消极避世、不思进取的观念。事实真的如此吗?庄子可是极力倡导求知上进的啊!否则,他岂会留下《庄子》一书以及丰富的箴言供后人研读?其实,这两句话恰恰展现了道家思想的两种深刻智慧。

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我所唯一确知的,就是我所知甚少”。这并非苏格拉底的谦虚之词,而是体现了他对绝对真理的怀疑态度,以及对自己认知的深刻认识。知识无边,认知有限,我们不应自视过高或过度自信。这正是庄子和苏格拉底给我们的重要提醒。

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庄子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就容易理解了。这并不是教导我们认命或听天由命,而是告诉我们认知和能力都有其边界。我们能控制的事情其实很少,当遇到无法掌控的局面时,最好的选择是接受现实。这是一种比消极更高级的智慧。

庄子还通过一些故事来阐释这种智慧,如我们熟知的“”。故事中螳螂误判自己的能力,试图阻挡车轮前进。这并不是勇敢的体现,而是无知之举。真正的勇敢和顽强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之上。

进一步而言,庄子的“安之若命”思想还蕴含了两种深刻的人生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能了解别人是聪明的表现,能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在古代的《孙子兵法》中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说法。同样,在古希腊,苏格拉底也强调“认识你自己”。这些都强调了正确认识自己和外界的重要性。

在《庄子》的“人间世”篇章中,庄子通过养虎人和爱马者的故事来阐释这一思想。养虎人懂得老虎的,顺从其习性来喂养;爱马者则因不了解马的习性而适得其反。这告诉我们,与人相处或与事物相处时,要懂得尊重其特性并顺势而为。

如果说螳臂挡车的故事我们要“知己”,那么养虎人和爱马者的故事则我们要“知彼”。就像孙子所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外部事物时,最好的态度是像庄子所说的那样“安之若命”。

今天,我们通过解读庄子在《养生主》和《人间世》中的两句话来揭示道家思想的真谛。那就是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懂得顺势而为的智慧。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一个人要真正成功必须经历两次失败:一次是无知,一次是膨胀。”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2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洞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