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充电宝多少钱
2024年的夏天,我于8月11日从哈尔滨启程,前往北京。提前预定的是Z68次列车的软卧车厢,出发时间是晚上的20点。当晚,我悠然躺在软卧的上铺,稍作休息后便拿出手机浏览了一会儿。随着电量的逐渐减少,我离开包厢,来到走廊上为手机充电。
走廊两旁设有两个充电口,列车员还善意地告知我,洗手间附近也有两个充电点。或许是软卧车厢都设有充电设施的缘故,此时车厢外的人并不多,我很快便为手机接通了电源。
8月17日,当我返程时,我选择了从邯郸出发至绥化的火车,依然选择在软卧车厢度过旅程。这趟火车的行程长达26小时有余。旅途中,不少乘客因长时间使用手机而电量耗尽,纷纷急切地寻找可充电之处。
与来时不同,这趟列车仅有9号车厢的软卧内设有充电设施。众多乘客纷纷涌向9号车厢充电。这趟列车除了楼道上的两个充电口外,洗手间内并无充电设施。
部分乘客的手机因电量耗尽而自动关机,从他们的焦虑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关切。于是,我主动走到需要充电的人身边,提出帮助其充电。我把他们引至包厢内,为其提供帮助。
我站在过道上问:“谁的手机需要充电?我来帮忙。”一位四十多岁的先生听到后立刻响应了我的提议,并向我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我为他充了约一个小时的电后,手机电量达到了90%。他感激地对我说:“大姐,你真是个好人!”我看到还有许多人在过道上等待充电,于是便继续帮助他们。
随后,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孩也向我寻求帮助。我接过她的手机和充电线说:“请稍等片刻,我会为您充好电。”就这样,那一晚我共为五位乘客提供了帮助。
次日清晨,当我起床时,发现仍有不少人在软卧车厢排队等待充电。有人甚至等到了凌晨三点才得以充上电。
随后的一上午,我又在闲暇之余帮助了两名学生为其手机充电。即便只是小小的举手之劳,但我心中却因之而感到欣喜。
我相信这便是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期间,我也注意到硬卧车次的旅客在寻找充电设施。我曾经历过硬卧,知道过道通常设有两个充电口。但这次听闻硬卧车厢内并无此设施。
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它。然而手机的电量往往只能维持几个小时的使用时间。
虽然有的乘客会携带充电宝以备不时之需,但也有其不便之处。如有的地方的安检过于严格而无法携带大容量充电宝。
当前列车上的服务人员态度十分友好,环境也有所改善。然而手机充电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期望铁路部门能重视并改进这一细节问题
期望我们的旅程不再因手机电量问题而受到影响
希望铁路部门能够倾听民众的声音
为旅客们多增设一些充电设施
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