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字加行字念什么
湖南浏阳潭湾村:木活字镌刻的“乡愁”故事
在湖南浏阳市的潭湾村,这里,每一次清晨与夜晚的更替,都像是一段传唱不绝的历史,深深地镶嵌在乡间的土壤之中。那幽静密林里的“潘家老屋”,如同被时光留声的唱片,五代传人吴汉涌与第六代传人潘荣富等木活字印刷技艺的继承者们,仍然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捡字排版。
这一个小小村落,却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因其拥有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木活字印刷技术,早已成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这个发轫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技艺,仍完整地保存着雕刻字模、捡字、排版、印刷的完整工艺,家中收藏着大约8万个梨木雕刻的字模。
这些传统的传承人不仅是工艺的继承者,也是文化故事的讲述者。吴汉涌用他的一生致力于活字印刷的每一个细节,他所展现的反字直刻技术,无需借助于计算机或现代化工具,而是直接在梨木上雕刻出反写的文字,再经过打磨、试印、精修,便诞生了新的木活字。
而今,在潭湾村的小学里,木活字印刷术走进了课堂。孩子们在非遗传人的指导下学习雕刻、临摹纸剪模板,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刻出简单的汉字。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了传统技艺,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潭湾村,木活字印刷不仅是一种技艺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创新。通过木活字印刷文创产品的开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年轻游客对木活字印刷的“穿越历史”体验感兴趣,而年纪大些的游客则对印刷家谱、古籍等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
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存在也为这个小村庄带来了其他产业的繁荣发展。竹根精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也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潭湾村的村民们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销售产品,甚至将生意扩展到了周边乡镇乃至外省。而村里的农民画师们的作品也销往了世界各地。
当地也给予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大力支持。资金的支持和专家指导使得村落保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随着小河乡文旅融合的发展,这里也逐渐成为游客们的“打卡”胜地。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是现代的旅游设施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对于传统村落的专家们而言,保护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对古老建筑的修复与保留,更重要的是要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融入到现活中去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尊重这些古老的艺术和文化遗产他们应该自觉成为这些村落的守护者将文化传承下去
漫步在潭湾村中那些未经人为打造的石板路和古建筑间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沉还能看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活力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潭湾村正朝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