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作文100字


教学背景

教学进程纪实

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秋天在文人的笔下有着壮秋与悲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那么,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秋天的文章有哪些呢?

学生(纷纷回答):《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长沙》等等。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沁园春·长沙》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秋天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热烈讨论后回答):两篇文章在诗人的身份、心境、环境和所表达的情感上都有所不同。

(学生打开预习案)

师:现在,我们重点看预习案中的第二个问题,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学生(齐声回答):文章的开头就明确指出,北国的秋天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

师:接下来,我在黑板上展示几幅同学的思维导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较一下。

(依次展示每幅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师:大家看看,每幅思维导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小组交流后发表看法。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逐一发表看法)

生1:第二段“写江南之秋,引出北国之秋”的表述在我们的思维导图中并不准确,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描述了北国的秋天。

生2: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这其实是一种对比手法,将南国与北国的秋天进行对比。

(针对每一段落的内容,都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讨论和分析)

师:通过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幅思维导图都有其独特之处,也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么,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和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师: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题目中的“故都的秋”能否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

生19:我认为不能随意更换。因为“故都”二字蕴一种沧桑感、破败感、颓废感,以及一种历史的幽深和美感,这与文章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情感和主题。

师:课后,请大家用“以情定景、以景显情”的方法来赏析《故都的秋》的其他四幅画面,并就校园的秋景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小练笔。

课后点评

本节课以师生互动、讨论分析为主线,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也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时的技巧和方法,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设计目标。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这类散文的阅读、鉴赏和写作方法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本篇文章在《教师报》2023年9月20日第X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