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密度检查的意义


在口的偶然邂逅,让我听到了几位家长的育儿经验交流。其中一位家长分享道:“现在医院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查了,我不仅为我母亲做了检查,还顺便为我家的孩子也进行了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他们的骨密度都偏低,于是我立刻为他们购买了钙片和维生素D。”

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当孩子的骨密度偏低时,是否意味着他们缺钙了?或者是否需要立刻采取措施补充钙质?老年人的骨密度与孩子的骨密度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今日,让我们一同探讨这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骨密度检查?儿童是否有必要进行此项检查?

骨密度,又称为骨矿物密度(BMD),是指单位面积内的骨矿含量。它不仅是衡量骨矿水平、骨质量的关键指标,更是反映骨骼强度的重要参数。通常以克/每立方厘米为单位进行表示。

在临床中,我们使用骨密度值来判断骨健康状况。尽管不同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有所差异,但通常我们使用T值来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个相对值,其正常参考范围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则表示骨密度异常。

那么,对于儿童来说,是否有必要进行此项检查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使用超声对婴幼儿的骨密度进行测定,我们可以了解其骨钙水平,从而尽早对异常情况进行干预。

骨密度低就意味着缺钙吗?需要注意什么?

在儿童和成年人中,骨密度低的意义并不相同。对于成年人而言,骨密度低可能提示缺钙;但对于儿童来说,骨密度低并不一定意味着缺钙。

当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时,骨骼会不断生长,此时单位容积内沉积的钙质相对较低,即表现为骨密度低,这实际上说明孩子在正常成长。当骨密度极低时,骨骼会变得较为脆弱,容易发生骨折。特别提醒大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注意运动防护,同时确保运动量适中,以避免意外骨折。

如何有效预防缺钙?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如果每天的奶量超过500毫升,通常不会缺钙。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也不会出现缺钙的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出现缺钙的症状,可能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关。婴幼儿每天推荐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我国儿科学会建议从宝宝出生后2周开始,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直至2岁。适当的晒太阳也有助于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结语

在孩子快速生长的阶段,出现骨密度低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一定是需要额外补钙的信号。当遇到骨密度低的情况时,不必过度担忧,更不需要盲目补钙。值得注意的是,成年人与儿童的骨密度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