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夹弦十八里相送


在齐鲁大地上,有一种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两夹弦”,它深深扎根于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在定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它突显了当地群众对两夹弦的深深喜爱——“即便是拆了房、卖了粮,也要聆听《站花墙》的韵味”。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半碗蜜”。就在7月19日,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受邀走进了菏泽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为观众们献上了青春版两夹弦《梁山伯与祝英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梁祝》一票难求,凄美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在电视台演播大厅里,座无虚席,观众们情绪高涨。青春版两夹弦《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表演者们,用他们情感的投入、优美的唱腔和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打动了每一位在场的观众。

该剧讲述了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杭州,路遇梁山伯,两人同窗共读,情感深厚。分别时,依依难舍。祝英台假扮九妹自许姻缘,但最终嫁于马太守马文才。梁山伯闻讯后,悲痛万分,最终不幸夭亡。英台得知噩耗,悲痛欲绝,于马家迎亲之日化身素服,于坟前拜祭。两只蝴蝶从坟墓中飞出,翩翩起舞于祝英台与梁山伯之间。

“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成双对。”随着剧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经典唱腔的响起,《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里相送”一幕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许多人跟随舞台上的演员小声哼唱起来。

在“楼台会”一折中,祝英台的唱腔如泣如诉、如丝如缕。她用两夹弦的优美唱腔,娓娓道出了与梁山伯相识相知的经历,唱出了真情实感。

“虽然我已经看过很多次这个戏了,但每次看到‘楼台会’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一位戏迷观众对记者说,“这两个演员演得非常好,尤其是祝英台的唱腔,让好多观众都感动落泪。”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版两夹弦《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员平均年龄仅有24岁。不仅如此,剧中所有角色均由女演员演绎,组成了一台靓丽的青春版《梁祝》,这一特色也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据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侯彦丽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两夹弦老艺人们流传下来的经典传统剧目。老师们那个年代曾经创造了一天五场演出的记录,且场场爆满。这次我们对剧目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创新从音乐到表演都进行了升级和改进。

为了传承和发扬两夹弦这一非遗文化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还与菏泽当地戏校合作吸收了一批优秀学员为两夹弦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在青春版两夹弦《梁祝》的演出现场还有一支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的年轻观众队伍他们沉浸在戏中看得津津有味通过他们的实地考察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了定陶的非遗文化两夹弦。

通过这次演出不仅让观众们欣赏到了两夹弦的艺术魅力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定陶非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承价值。—— 牡丹全媒体记者 牛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