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山水不相逢全诗


历经三十余载的仕途生涯,几经沉浮路。

黄庭坚的人生,无论顺逆,都以淡然处之。细读其诗,无论“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还是“平生塞北江南,爱此清色”,都流露出深深的情感。

公元1067年,黄庭坚虽进士及第,但仕途并不平坦,初任偏远叶县。初到叶县,便因延期受到上司责难,在幕府写检讨。身居小县尉,他在的边缘徘徊,虽有志向却鲜有人赏识。如他在诗中所言:“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在不如意的日子里,他需忍受个人“无用”之苦,还需委曲求全,迎合上司。

公元1080年,黄庭坚转任江西太和县令,恰逢“乌台诗案”。目睹百姓疾苦,为政绩百姓购盐,他心生不满。一面是的派销食盐,一面是百姓的困顿,他身在,食俸禄,本该劝解百姓接受官盐。但面对贫穷的百姓,黄庭坚深知他们的不易。在叶县与泰和,他见证了新政给百姓带来的伤害。有争相推行新政,甚至有卒吏到乡里派送官盐、逐户收钱。也有许多百姓因买不起官盐而反抗,却惨遭毒打。

黄庭坚知太和县,以平易为知。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争多推行新政以邀功请赏,而太和县却不愿跟随潮流而特立独行。此举引起了部分的不满,而百姓却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为了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宁,黄庭坚拒绝在泰和推行新政。他甚至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指出新政的问题。元丰六年十二月,因推行新政不利被调至德州德平镇监管。

黄庭坚的仕途充满了坎坷与无奈。怀才不遇、的人情世故以及无法改变的现状都让他有了归隐的念头。然而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为了生计和家人,他不得不继续留在。他曾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即使面临再多的困境和不甘,黄庭坚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他在闲暇时垂钓于寒江边,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宁静。

元祐年间,黄庭坚虽多次请求离去但仍未获准许。他深知人生有许多无奈和逃不掉的命运。与其为难自己不如寻找生活的乐趣。在黔州他自诩“黔州老农”开荒种地养花种竹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元符三年他遇赦北归但灾祸接踵而至。无论是在太平州还是在宜州他都遭遇了诬陷和。然而他都能自得其乐在喧嚣中焚香读书并为其取名“喧寂斋”。他的快乐很简单一壶酒一场雨便足矣。

公元1105年黄庭坚在宜州辞世他的诗词中充满了人生的悲喜。他把这些经历都写进了诗词里其中最爱的还是那句:“平生塞北江南最爱临风曲”。读来洒脱快意这正是他历尽万难后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