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为什么叫葫芦丝
葫芦丝,一种富有特色的乐器,其音色悠扬婉转,宛如天籁之音。它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融合了文化的精髓,令人陶醉。
从传统的七孔葫芦丝,到现代的十一音孔葫芦丝,其音域的扩展不仅仅是艺术家们为了弥补传统音域的不足,更是为了推广这一乐器,让更多的人接触并爱上它。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七孔葫芦丝是入门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学习其他多音孔葫芦丝也只是需要稍加练习指法的技巧。
说到传统七孔葫芦丝的基本结构,我们首先要了解其主管,也就是旋律管。在这之上分布有六个大小不一的孔,加上后面的一个音孔,便构成了我们所说的传统七孔葫芦丝。由于音域的限制,传统葫芦丝能发出的音域为纯八度加一个纯四度。但这并不妨碍它表现出美妙的音乐。
按照调性来分,葫芦丝有高中低三种。对于初学者来说,中音葫芦丝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它的音孔分布间隔适中,既不太大也不太小,方便初学者练习。而在课程中,我会以C调作为示范调来给大家做演示。
除了主旋律管,葫芦丝还有两根辅助发音的副管。这两根副管的长短不同,发出的音也不同。短的副管我们称之为高音副管,它只有一个音,与主旋律管的中音3相同。而稍微长一点的副管则是低音副管,其音与主旋律管的低音6相同。在演奏过程中,通过运用这三者,可以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在葫芦丝的演奏中,高音副管的使用相对较多,它常常用于表现乐曲的欢快、活泼和热烈场景。而开副管演奏一般适用于中级以上的曲子,初级乐曲通常只使用主旋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