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为什么不娶卡米儿


罗丹为什么不娶卡米儿  

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被誉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杰出雕塑家。在描述罗丹的成就时,有人曾宣称他单枪匹马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这并非全部事实。实际上,罗丹的事业并非完全依靠他一人之力,他身旁有一位与他共同创造奇迹的伴侣——卡米耶·克洛代尔。

在罗丹和卡米耶默契相处的十余年间,罗丹的每一段重要作品问世都经历了巨大的争议。尽管支持的声音始终存在,但讥讽和嘲笑的声音往往更为响亮。卡米耶始终作为罗丹坚强的精神支柱陪伴在他身边。要了解卡米耶对罗丹艺术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一封两人关系出现裂痕后的书信来一二。

在我国早些年的书籍中,关于这两位大师的关系,多站在卡米耶的角度对罗丹进行猛烈的攻击。认为罗丹不仅卡米耶的感情,还利用并剽窃了她的作品构思和创意,最终抛弃了她。这种描述曾让我对罗丹的品行产生严重怀疑。当我翻看罗丹的画册时,我注意到那些以卡米耶为模特的作品都充满了深情。这是怎么回事?作品不会说谎,肯定是那些传记资料存在问题。多年后,我买到了卡米耶的书信集,这才证实了我的判断。书信集揭示了事实真相,最关键的是,它证实了之前对罗丹的指责与事实严重不符。

即便是有这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也依然无法改变卡米耶对罗丹的偏见。卡米耶的性格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缺点,这使得她在某些时候难以真正与人坦诚交往。她多疑且偏执,从她和罗丹的通信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同样的事情,罗丹往往能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而卡米耶却固执己见,显得较为狭隘。这注定了她后半生的悲剧命运无法挽回。

罗丹与卡米耶的关系由疏远发展到绝交,她拒绝了他们共同的朋友以及罗丹的善意帮助。甚至在她贫困潦倒时,罗丹给她送钱也被她断然拒绝。这表明卡米耶并非俗气熏人的浅薄拜金女。当罗丹试图通过介绍相关人士给她来扩大她的知名度时,她甚至不允许罗丹踏入她的工作室,让罗丹陷入尴尬境地。后来,罗丹只能偷偷送钱给她。想来两人在决裂之前肯定都有过伤害彼此的行为,人在盛怒之下难免偏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丹逐渐只记得卡米耶的好处,这或许是大艺术家的仁爱之心使然。遗憾的是,直到生命结束之前,卡米耶仍视罗丹为仇人。

在卡米耶的父亲去世后,她的母亲和妹妹通过家庭会议将她送到精神病院,让她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三十年的地狱般的生活。执行这一决定的正是她深爱的弟弟——法国著名诗人和外交家保尔·克洛代尔。在这三十年里,保尔看望她的次数非常有限,家人对她的痛苦倾诉置之不理。尽管保尔曾表示永远不会原谅罗丹对姐姐造成的伤害,但他对姐姐的关爱实际上远不及罗丹。在进精神病院之前,卡米耶绝望地毁掉了工作室的作品并投入河中,从此再未进行过雕塑创作。她仍然拒绝了罗丹和“罗丹帮”的好心帮助,她的傲慢伤害了大家,朋友们逐渐远离了她。

最终,卡米耶孤独承受巨大的痛苦和世俗的冷嘲热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女性艺术大师、现代舞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这位舞蹈家在自传中提到过她和罗丹的一次接触。她在逃离现场后曾后悔不已。邓肯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心胸开阔、豁达的艺术大家。如果故事的女主角是邓肯,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不至于如此充满悲剧色彩。这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

在决裂之前,罗丹写给卡米耶的一封伤感之信中感叹:“我为您的痛苦感到痛苦,这些都是您自己想出来的”。悲剧的结果给双方带来了无尽的伤害。而卡米耶的偏执断送了自己的后半生和艺术生涯。她原本有着惊人的才华创作出与《巴尔扎克》一样杰出的作品。临终前,罗丹念念不忘的只有卡米耶:“巴黎毁灭了,看不到我年轻的妻子了,《地狱之门》无法完成了”。这便印证了布洛所言:罗丹对卡米耶的爱情至死不渝。最终这对盖世奇才留给世人的是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悲剧!

  罗丹为什么不娶卡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