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判断谬误的例子
探讨错误的认知与言论
何为谬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一切与客观实际不相符的认识和言论均可被视为谬误。那些因主观故意而产生的错判,我们称之为诡辩,而非故意的则被称作谬误。谬误可以被细分为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关于“东北人缺乏礼貌”的看法。这不仅仅是一个观点,更是一个结论。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分析出三种不同的谬误。
第一种谬误:将“东北人没礼貌”视为事实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这是为何?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推理谬误和论证谬误。
第二种推理谬误:假设某个人并非因为网络上的玩梗或者随口附和,而是真正地认识或接触过东北人。他在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不礼貌的行为,从而得出了东北人不礼貌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可靠性却有待商榷。因为“东北人”这一概念涵盖了所有常驻于东北地区的人,而这样的数量达到约1.1亿。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能接触的人数是有限的。仅凭少数个体的行为就对整个地域的人群作出判断是不合理的。这种做法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第三种论证谬误:论点是“东北人没礼貌”。论据是接触了一些东北人,其中大部分表现得不够有礼。这种论证的方式存在缺陷。其问题在于,所依据的论据,即接触的东北人过于局限,因此这种论证是错误的。同样的,当泛化地认为所有东北人都很热情时,这种观点同样陷入了谬误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