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戒的人生观
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追求圣贤之境,道家向往真、至、神人之境,虽其境界高远,然终难为凡人轻易触及。鉴于此,更为普遍且可追求的人格典型——君子,便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君子之形象,需以“三立”为基石:立德、立功、立言。德之建立,如树之主干,贯穿人生全程,需学养与修养之递进。功之成就,如树之花果,以具体之事来丰富人生。言之流传,如树之种子,以思想之交流丰富人类文明宝库。
君子有三乐事,此乃孟子所述。一乐为父母健在,兄弟和睦;二乐为宜遵道义,无愧天地,无悔人间;三乐为育人传道,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君子有三德,孔子所言也。仁者心宽而不忧,智者明达而不惑,勇者果敢而无惧。仪表、表情与言语,皆为君子之形、姿、声。
仁者之心,淡泊豁达,视每一次起伏为生命中阳光与风雨的历练,故能保持内心之快乐。智者之态,在于对事物机理了如指掌,故能泰然处之,。而勇者之举,非匹夫之勇所能比拟,需有“智”有“仁”,方为大勇。
君子有三戒,依孔子之言。年少之时,血气未足,当戒之过;壮年之际,血气方刚,当戒争斗之心;及至老年,血气已衰,当戒贪得无厌。
不同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君子应以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保养身心,做到年龄与养生方法相匹配。
君子有三种畏惧: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此等畏惧之心,实则之体现。对于天命有所敬畏,对于长辈及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敬重,对于圣人之言有所敬听。
君子有三过失:一是在未到发言时机时妄言;二是在应当发言时沉默不语;三是最可怕的——没有眼力见儿。
君子有三种状态:外表看来庄重严肃,与之交往却感到温暖如春;听其言辞则义正辞严。
君子有四不原则:不轻举妄动,动必有道;不徒说空话,语必有理;不苟求私利,求必有义;不虚浮,行必有正。
君子还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是否、听的时候考虑是否听清了全部、面对他人时考虑态度是否温和、表情是否恭敬、说话时考虑是否忠诚、做事时考虑是否恭敬谨慎、遇到疑惑时考虑寻求答案、时考虑后果、面对利益时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君子还须面临三种隐忧:担心未曾听到应知之事、已闻之事未能学以致用、学得知识却未能付诸实践。
君子亦有五种羞耻:居其位而不尽言责、有其言而无其行、得而复失、土地丰饶而不足、众寡均而倍焉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