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叫什么节呢


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元宵佳节

又被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是灯节,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如期而至,作为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令,它在及汉字文化圈地区乃至海外华人社区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农历正月为元月,古人将“夜”称为“宵”,故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正月十五被冠以美名元宵节。自古以来,元宵节的习俗就以欢乐喜庆的观灯为主,传统活动中也包含赏月、燃灯放焰、猜灯谜以及共享汤圆等。多地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表演如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也不断拓展延长。节期由汉代的短暂一日延长至唐代三天、宋代五日乃至明代从初八点灯直至正月十七落灯,成为了历史上最长的灯节。其间,与春节相接,昼为市集之夜则燃灯为景,盛况空前。至清代时,虽节期有所缩短,但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等“百戏”活动仍为人们所喜爱。

在的广袤土地上,因地域和历史的差异,元宵节的习俗也各具特色。其中,共享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等都是此节日的重要民间习俗。

说起元宵节的由来,传说古时凶禽猛兽频繁伤人畜,人们为求自保而与之战斗。一天,一只神鸟因迷路降落人间却被误杀,天帝震怒欲放火惩治人间。但天帝的女儿心怀慈悲,告知民众此消息并教他们于正月十四至十六日挂灯结彩、燃放烟火以瞒天过海。如此这般,天帝便以为人间已被焚烧殆尽。

无论历史变迁还是地域差异,元宵节都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将人们团聚一堂。

监制:曹景福(监制名字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