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把节作文


今年,火把节的热烈气氛虽已过去,但那份热情仍旧留在人们的心间。让我们再次回味那喜洲火把节的热闹与乡愁。

火把节到,喜洲的节日情景历历在目。无尽的乡愁油然而生,对故里的眷恋涌上心头。雨后的喜洲,天色渐晚,却更加显现出火把节的独特魅力。老友发小再次相邀,让我从大理古城赶回了喜洲。

去年的火把节,我因事未能参与,至今仍记于心。而今年,发小又专程邀请亲戚、朋友和邻里共聚一堂,在家院前竖起了火把,欢度佳节。他对家乡的热爱,让人感动。

火把节,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节日,深深扎根在白族的心中。我曾关注过它的由来,并写成了《家乡喜洲的火把节》。我也阅读了洪永忠先生的《大理白族的火把节》等文章,进一步丰富了我对这一节日的认识。

火把节不仅是白族的节日,也是西南地区多个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纳西族等。尽管不同地区的火把节日期和习俗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火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白族火把节,社会普遍认为是为“纪念柏洁夫人”。这一历史事件在白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还有许多,如纪念地神、阿南夫人等,每个传说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在火把节这天,白族地区的人们会竖起火把,进行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幸福。我来到发小家,看到院外人们忙碌的身影和耸立的大火把,感受到节日的热烈气氛。

发小考虑到客人们的期待,早早竖起了火把,让大家早些欢度盛典。我赶到正义门,看到那儿早已人山人海。十多米高的大火把格外耀眼,让人感受到节日的热烈和喜庆。

竖火把有讲究,要先请德高望重的老人敬祭。如今用上吊车,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夜幕降临,乡亲们手举小火把进入,绕大火把三圈,祈求平安。接着,洞经古乐与白族霸王鞭上演,打跳开始,全场一片欢腾。

我见到今年正义门前办火把节的主要出资人张振荣老弟和其他者,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吉时到,人们从本主庙讨来火种,点燃大火把。霎时,鞭炮齐鸣,人群一片欢腾,活动进入。

喜洲古镇的火把节人山人海,男女青年们各持火把,向人们表示祝福。无数的火把照亮了苍洱大地,人们的激情在燃烧。我对这个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感到由衷的欣慰。

回望这些年喜洲的变化,传统文化得到重视,民俗活动正在恢复。的支持和引导,让喜洲的火把节更加精彩。我们相信,喜洲的民俗活动会越办越好,火把节将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和乡愁。